飘天文学 > 其他小说 > 大唐公主的小驸马 > 夺嫡之争 8 儒释道辨法
    资金能有两个去向,一是保住关键的那只军队,在后面发挥作用,压制想法太多的人,二是用来刷声望,文部一天由他掌管,无论做什么,资金是由他分配的,功劳就有他一份,甚至是绝大部分。

    毕竟天下,没有缺钱能办成的事情。

    小问又给沈三问写了几份信,他已经在军中逐步站稳脚跟,身边也有了一些小弟,虽然谈不上出生入死,但是军旅的感情很深厚,这个小将军当得有滋有味。

    他在信中说,不学成,便不回家了。

    沈三问只骂了句臭小子,太不体谅家人了。

    突厥尚在自治之中,造林的计划沈三问也与张扬提过,在大周广袤的疆域中,突厥人肯定是最愿意执行的。若是有了肥美的水草,他们就能自力更生,不用辛辛苦苦采煤、提炼,然后运送出去换取粮食。

    依附于大周,成为大周的一部分,让他们不用再担心粮食问题生存问题,可是都过的穷。

    也有些人群有反抗情绪,特别是以前的特权武士阶层,以前默啜统治的时候,只要能为他打赢胜仗,就不用担心粮食的问题,周边弱小的部族都是他们的韭菜,什么时候想割就割。

    可是换了蛮儿做这个突厥自治州的首领,战争和个人武力不再被提倡,部落里由人缘好爱和平的人出任管理,勇士身边的赞美者又转而去赞美平时和善的人,当然,这样的赞美,现在的管理人也是当得起的。他们让每个突厥人,都不再挨饿,粮食真真切切的分到了每个人手里。

    就算在寨子中得不到认可,分不到粮食,也可以凭借自己的劳动,获取粮食。

    没有饥荒,没有生存的压力,每个人都在用各自的努力换取更好的生活,不再渴求战争。

    这一任自治州的领导人,全部采用的以往落魄但是亲周的年轻人,每一个都经过大周陛下的委任,短期内,突厥绝对不会有大的变动。

    但是长期,还是要看突厥的下一代。毕竟周和突厥交战已久,难免有些有宿仇的家族和个人,认为这是大周对突厥的压榨和剥削,纵使自治,也会有些人怀念以往的突厥。张扬多次建议在突厥教授汉语和汉字,由于耗费巨大,不被朝廷认可。

    大周在突厥的利益只是煤矿,在这些人心中,突厥人是反复无常之人,突厥迟早会反抗,大周尚且没办法施行全民教育,却要教育突厥的子民,不是太可笑的了吗。

    沈三问暂时对此也没有办法,什么都需要用到钱,文部的开支只能用在最关键的地方,他退而求其次的接过了部分突厥贵族子弟,这些人若要让突厥人过上好生活,就必须努力学习,以后在父辈的帮助下掌控突厥,不然,大周与突厥交战,吃亏的只能是突厥而已。

    不过,自从沈三问在朝堂强行解释天意后,造林计划倒是初步执行的很成功。陛下亲笔提字,昭告全国,上天庇佑,得除灾之法,忘万民与朕同进退,去灾魔,保家园。

    诏令颁布之日,寰宇颂圣之声达到的不够圆满,于是补充一句,“陛下为了天下万民能够吃饭,能够不拘一格降人才,几天几夜批阅奏折,体察各地民情。为了让天下万民读上书,就算自己节衣缩食,那也是不在意的。

    有了这等圣君,我们怎可不努力奋斗,教化万民,让苍生沐浴在陛下的圣光之下。”

    群臣不好意思再鸦雀无声,这话说的真漂亮,他们也捧捧场吧。

    于是殿上又跪到了一片,“陛下圣明,千古明君,臣等拜服。”

    武则天止了止之前的心思,哎呦,这也太难了吧,节衣缩食怕也不能够,工钱恐怕都不够发了,“平身。”

    皇帝陛下很想走进沈三问,在他耳朵旁边咆哮,钱,从哪里来啊!!!

    于是,武则天也加了句,“诸位爱卿皆有济世救民之心,自当为此尽全部的心力。”

    什么心力?众人的心一沉,陛下节衣缩食,那他们?是不是得主动放弃工资什么的,福利什么的。

    怎么这么愁人呢。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啊。

    于是,又有人进言,“臣以为驸马此言有待商榷,虽然陛下有爱民如子之心,但儒教也并非所有道理多适合治国。太过崇尚礼仪,对国家不见得有益,比如大周与吐蕃,文成公主入吐蕃,吐蕃得以学会织布、种植、铸器,可他们却将铸成的最锋利的宝剑对准了大周。

    再说与之前的突厥之间,大周待之以仁,助其报世族血仇,外退强敌,内安政乱,其报之以怨。

    这都是铁证。

    老子之说,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每个人都生活的富足祥和宁静满足,交往不交往都能自得其乐,这才是治世之学。

    若是学文,难免有各种分歧。比如断句,便出现了武尚书、沈驸马、张大人三种不同的断句之法,这就是分歧,有分歧就会打破这种宁静满足的状态,人民的交往得到的就不再是快乐,而是痛苦了。”

    沈三问一惊,这个对手段位有点高。飘天文学_www.piaotian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