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其他小说 > 明越坡 > 第九十六章 商人沈富
    张思淑听了我这番说辞,“哦”了一声,然后说道:“为什么要回了锥子山再取你性命,你该不会是想回了锥子山,让我大师哥和二师哥替你说情吧。”

    我苦笑了一声,道:

    “这的确与他们有关,但不是为了要他们替我说情。

    因为我下山前曾亲口答应过他们,一定要把你安全地带回锥子山。

    受人之托,终人之事。

    既然我答应他们了,我想这件事情能对他们有一个完美的交待。

    至于张姑娘杀不杀我,那是我们两人之间的事,我不想牵扯其他人进来。”

    张思淑听了这话,直接抢白我道:

    “呸呸呸,什么我们两人之间的事,我们两人之间什么事情都没有好不好。

    不要把我和你混为一团,我不想与你这种淫贼有任何瓜葛。

    你赶快给我滚,否则别怪姑奶奶我不客气了。”

    我正欲开口再言,张思淑突然出手,右手持着一把短刀已抵在我的胸口。

    我当时一动没动,不知道的还以为我有多么临危不惧,生死关头还能泰然处之。

    其时,我当时是吓呆了,这丫头出手太快,等我反应过来时,刀已这甲板上冷,把他拉进舱室来休息。

    他这一大早上,就让人来看他这船,也没顾得上吃东西。

    我也是刚起床,于是,我让罗仁给我们准备了点吃的,我们一边吃,一边拉起了家常,我也是想顺便安慰安慰这位兄弟。

    原来这位兄弟姓沈名富,字仲荣,生于元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正月。

    其先祖世居在太湖南边的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南浔镇沈家漾,沈家原本是殷实之家。

    天有不测风云,沈富幼年时,南浔镇突遭水灾,瘟疫流行。

    沈富之母染瘟疫而死,沈富之父沈祐为避瘟疫,用一条渔船载起四个儿子,连夜逃到距南浔百里外的周庄镇(今属江苏省昆山市)。

    但老大老二不幸夭折,只留下三子沈富和四子沈贵。

    沈祐离开南浔镇沈家漾时,带着几辈人的积蓄,到了周庄后,购置了大片别人不要的低洼地。

    因为这片低洼地当时只生长芦苇和茅草。周庄本来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灌溉方便,历来是种植粮食和油菜,种桑养蚕的好地方。

    虽然当初沈祐购置的是别人不要的低洼地,但他勤于耕作,几年之后,就使之成了产量颇高的熟地。

    待得沈富成年时,沈家又一次发家致富了。

    沈祐原本指着两个儿子读点书,不说学而优则仕,至少也成为一个耕读世家。

    但沈富和沈贵都对读书不大感兴趣,特别是沈富倒是对经商感兴趣。

    但当时的社会阶层划分是“士农工商”,经商之人被看成是社会地位最低的人。

    因此,虽然沈富从不满二十岁起,就在周庄附近,利用此地水路交通运输的便利,倒腾点粮食、丝绸之类的东西,也有点小赚头,但沈祐对沈富的经商之事一直不太支持。

    也就是在这一年的年初,沈富刚过完二十三周岁的生日,一个机会找上门了。

    因为有一个人来找他,这个人叫张士荣,也就是这次跟他一起来景德镇购置瓷器的那个船老大。

    这张士荣已近四十岁的年纪,他有一个堂弟在后来的几年成为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他的这个堂弟就叫张士诚。

    张士荣原本一直跟着张士诚倒腾私盐,虽然经常受到盐警及富户的敲诈,但还是能解决温饱问题。

    中国从汉朝开始就实行了盐铁*制度,因为盐和铁都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决不能放手让私人经营。

    人不吃盐的话就会四肢疲软无力无法从事生产劳动,士兵不吃盐的话就没有什么战斗力了。

    如果被盐商垄断,那么盐商就可以通过随意调整盐价和食盐配送来控制国家经济甚至国家的战略方向。

    从汉朝开始官府设立了盐运衙门,盐场制成的食盐由盐铁转运使运往各地由授权经销商销售,全国统一配送、统一售价,严禁加价、囤积。

    而且每个县都设数家盐商,就是为了防止食盐垄断。

    其实官盐都是平价盐,利润很低,在唐朝一石食盐仅售二十文,但由于食盐销量巨大所以总体利润可观。于是就有人铤而走险制贩私盐。

    因为盐商的盐号都集中在县城,而且盐商不得开分号,不得随意扩大经营,所以在没有盐号的偏远乡村私盐还是很有市场的。

    正是因为贩卖私盐的不合法性,张士诚他们在卖给一些富户私盐时,这些富户常常以举报官府相要挟,不仅不给张士诚他们盐钱,而且对他非打即骂。

    更为恼火的是盐警,他们的职责本是负责监督盐民出工、缉拿私盐贩子。

    张士诚他们本来的身份是盐民,贩私盐往往是在正常运盐过程中夹带进行,但那些盐警经常敲诈他们,类似于现在的收保护费性质。

    因此,虽然贩卖私盐利润可观,但这些私盐贩子最终也没落下几个钱。

    但这张士诚不是一个安分人,他也有一颗不安分的心,时值元末各地农民起义如火如荼地进行,张士诚也有了起兵称王称霸之心。

    就在这年(公元1353年)正月,张士诚秘密联络了十七名胆大的盐民,包括他的亲弟弟张士义、张士德、张士信及李伯升等人,积极筹备武装暴动。

    当然,这张士诚起初也想让张士荣跟着他一起造反,但张士荣没答应。

    张士荣的想法是,虽然贩点私盐常常受到敲诈,最后也剩不下几个钱,但好歹也能混口饭吃,而这起兵造反搞得不好,就把脑袋给整没了。

    还有一点比较关键的是,张士荣不光参与了贩私盐,对这一块业务较精通,他比其他人还多掌握一门专业技能,那就是他会驾船。

    以往贩私盐如果走水路运输,都是张士荣当船长,当然他买不起船,船也不是他的,但他有这门技术在手。

    飘天文学_www.piaotian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