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玄幻小说 > 七杀恨 > 第二卷 洗马流沙 第6章 少将军(上)
    随着日子的过往,灾民们还在日益的增加,外面的消息也随之增多。由于干旱和蝗灾,有很多地方都民不聊生。陕西境内尽有多处地举起义旗,有宜川的王左挂、安塞的高迎祥,洛川的张存孟、贺兰的王大梁等等。李家坡十八寨存在于秦岭的诸多堡寨的夹缝之中,要想生存下去已经很难了。如今外面又战火纷飞,灾难重重,不知道何时会沾染到十八寨。所以不仅是灾民,还是各位首领,都想扯虎皮拉大旗,自己壮大自己的威名,以免受到冲击。

    寨子里人口日益在增加着,原来的居住地显得格外狭小。寨主杜衡在秉忠的建议下,民居后撤,寨门重修;看这阵仗当山寨的屯居要以千万人计,所有居民全部撤到葫芦谷内,原来的居民区作为营房,前面的小寨门作为牙城,离葫芦谷口距离上远的地方,大约有十来丈远做一个城墙般的寨门,刚刚可以将葫芦路口隐藏在其中。其实,真正要想将十八寨做到易守难攻的还是要靠自给自足和兵力强盛。秉忠重新编排着各大首领的事务:首先由二金刚长毛道长和五金刚长腿将军率青壮年习武练兵,三金刚瘦和尚七金刚藏神负责打造山寨大门和兵器等,四金刚裹腿王率孩童在各道口左右两侧游哨,禁忌定点定时,必须游走不定,以防不测。六金刚花舌头和八金刚独眼除了在外游击拦截,闲暇之时配合瘦和尚、藏神的事务,以及六畜的生养放牧和良田的开垦。寨主杜衡总领所有事物并统计辎重配备和六畜的生养管理,另外自己和长毛道长则负责打造一只属于寨子特有的阵法和队伍。一时间,寨内寨外大家伙干起来显得热火朝天。秉忠巡视山寨时,发现军队的训练十分混乱,不知道是因为组成人员是灾民和游民这两大原因,还是两位首领不得其法。于是秉忠找来“二长将军”言道:我见近日士兵的训练十分散漫,没有固定的地方和队伍。你们二人如若也找不到方法,我可以教你们一个简单的。只是将家里的有色布绑在竹杆上做旗子,每二十四人一组站在一个旗杆后进行训练。这叫插旗风,再到训练有序的时候,我再叫大家另外一些功用。两人听到秉忠说到如此方法甚为简单,于是点头称赞。不日,便开启了有模有样的训练。

    回到议帐大厅,正碰见寨主杜衡率领着众喽啰统计寨内的辎重马匹和粮食。于是便随口问道:各位对我们这寨子的辎重都一定的了解吗?下面的管事一听是军师在问话,马上回答道:这两三年在内自由生养的马匹驴骡加起来不到五六十头,粮食原本可以够吃一年半载的,但是随着收留的人口增加,今年满打满算可以度过,若今年的收成能持续下去,我们每年只能保住当年的口粮,没有结余。原来开垦的土地和现在正在开垦的土地可以达到五六十亩地,若到明年全部种上粮食应该可以作到屯积。六畜的饲养,只有土鸡繁殖得快一点,别的猪狗牛羊只能是慢慢来……。哦!等小六子听完管事的汇报,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心里想,若没有任何战事或骚扰,如此这般这平安的生养大概得两三年时间才能有所充足;如若被灾害或别处强势的堡寨前来骚扰,只怕是凶多吉少。随着自己的寨子日益变大,也会成为一块肥肉摆在大家面前。所以小六子心里在想,待到新兵的训练纯熟,必定要拉出去骚扰一下别的地方,以借此来壮大自己的声誉,切不可成为软包子被任人宰割。于是当下便找到寨主杜衡说出自己的建议,杜寨主点点头说道:敬轩先生未雨绸缪,确实是诸葛亮曾经垒石作八阵图,据说鱼腹江边的八八六十四堆垒石遗迹,就是诸葛亮所遗留的八阵图,结合关于诸葛亮八阵图的只言片语,进行合理模拟,现代兵家认为八阵是一种集团方阵,每个八阵都具有八个小阵分布在中央的中阵四周的八个方向上,八阵的中央是大将,金鼓旗帜,以及直属的兵马,这就是中阵。每个小阵都有天、地、风、云、龙、虎、鸟、蛇等代号。这就是《李唐问对》中的“阵数有九”的说法,所以宋代还有将八阵叫做九军阵。而每个方向的阵编组为六小阵,中阵编组为十六小阵,整个大方阵共有六十四小阵,正好符合鱼腹江垒石遗迹的八八六十四堆垒石的数量。大方阵之后可能还有游骑构成的二十四小阵,一共是八十八小阵。这些小方阵可以是骑兵、步兵、车队,由几十到几百不等组成,前排为弓弩手、中间为长兵器手、后排为短兵器手(有时排列顺序也不同)八阵为了迟滞敌人进攻,发挥蜀军弩兵的威力,在防御时还设置冲车、鹿角、铁蒺藜等障碍。诸葛八阵属于防御性阵型,好处是没有部署上的弱点,任何方向遭受攻击,整体大阵不需要做出根本性的改变,一处遭到攻击,两翼相邻的阵可以自动变为两翼,保护支援遭受攻击之阵。但是缺点也是明显的,首先就是,这样复杂的诸葛八阵需要大量时间进行训练,而且机动性较差,为了保持阵型的完整,前进时不允许奔跑,后退时不能猛跑。这就是《李唐问对》中的“以前为后,以后为前,前无速度,退无遽走”。所以说八阵是一种防御性质的十分保守阵型。无大败,取得大胜同样也很困难。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同样多次攻打魏国,无大败也无大胜,不能说和蜀军采用八阵进行作战毫无关系。

    但是个人认为以上仅仅是诸葛八阵的基础或者原型,因为依靠这样一种僵化的阵型,以蜀国薄弱之力与曹魏抗衡几十年无大败,就仿佛并不可能,而与其传颂了千年的诸葛八阵地位也不相称,而且作战地域属于山地环境,而八阵更适合于步兵在平原作战……。所以个人认为,诸葛八阵应该有许多变化,当阵地上有沟坎,林木等限制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而且行军时,进攻时应该有各种变阵,不过由于资料所限,更加深入的研究诸葛亮八阵相当的困难……。而且个人认为所谓诸葛八阵不仅仅是作战阵型,而是通过“八阵图”的训练,将蜀军作战指导思想、编制、训练等渗透给蜀军。而唐代的李靖则是在诸葛八阵的基础上,编练六花阵。所谓六花阵,就是像“六出花”的阵型。中军居中,中军周围分布前军、左军、左虞侯军、后军、右军、右虞侯军,据《李卫公问对》记载,六花阵有圆阵、方阵、曲阵、纵阵、锐阵等阵型,这五种阵型各有五种变化,共有二十五种变化,大将可根据不同的敌情、地形、攻防等需要采用不同的阵型。这也是我为什么认为诸葛亮的“八阵”,还会有各种变化的原因之一。宋朝则由于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而自身又缺乏足够的数量与质量的骑兵,为了在平原上以步兵主力抗衡游牧民族的骑兵。所以,历朝历代中宋是最重视阵的朝代了……。不过,宋代实行的是“将从中御”,每次将领出征,皇帝必然“图阵形、规庙胜,尽授纪律,遥制便宜,主帅遵行,贵臣督视。为了更好的控制领兵出战的将领,往往在出兵前授予将帅阵图,在深宫中规定前线的具体战法。所以,北宋统一之后于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大多以失败而告终。

    而自宋以来,阵型的发展逐渐趋于保守。《武经总要》记载,宋军常用的阵型主要有常阵、平戎万全阵、和本朝八阵等。例如:常阵,北宋军队征战,往往把部队分成前锋、后卫等各个部分,由各个部分分别组成的阵型,被称为“常阵”。换句话说北宋军队征战,往往将部队根据战术目的分成各个部分,组成“常阵”,然后组合在一起,进行战斗。它包括以下诸阵:先锋阵、策先锋阵、大阵、前阵、东西拐子马阵、无地分马、拒后阵、策殿后阵等。先锋阵,是由前锋部队所组成的战斗队形。前锋部队类似于现代的前卫部队。前锋的任务是“御奔冲,陷坚阵,击锐师”,因此北宋也同历代一样,“选精兵,置先锋阵”。策先锋阵,是由策应先锋的部队所组成的战斗队形,“置阵在先锋阵后”。此阵由“骑将一员统之”。当“先锋抗敌或兵势不支,则策先锋为应援”,以制敌“奔突”。大阵,亦称中军阵,是由主力马、步军所组成的战斗队形。一般成长阵(纵队)或方阵。排阵时,“以步军枪刀手在前,杂以旁牌、标枪,当阵面联布、木拒马,或间以大车,谓之‘阵脚兵’”。而强弓劲弩在其后排列。同时,“一阵开四门,骑兵居其中,候出战,即开门放战队出”。总之,主力是以“车营”的形式,排成四面防敌“戎马突驰”的阵势。需要出战时,四面开门,放“战队”出战。前阵是部署于“中军大阵之前”的奇兵。《武经总要》说,“当敌以正阵,决胜以奇兵,前后左右俱能相应,则常胜而无败”。《武经总要》还引述风后握奇图和辽军布阵之法,认为奇兵数应占大阵兵数三分之一左右。飘天文学_www.piaotian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