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其他小说 > 大唐第一主播 > 正文 第3章 史上最废物的穿越
    田间有村,村后有山,山上古树浓荫。

    村前有水,水倚田园,园里有篱笆茅屋。

    这要是放在现代,这里绝对可以评选上最美村庄。

    但是在古代就不一样了,这只能意味着贫穷落后没有一点点的美。

    青山绿水风景好又能怎么样?

    交通不便,靠天吃饭,饱受旱涝的摧残。

    哪怕现在是贞观盛世,可是哪有如何?

    对于在温饱线挣扎的人,除了吃的,还欣赏什么!

    让他看自群山中冉冉升起的旭日,不如给他一个杂粮馒头来得实在。

    春去秋来,下半个月之后的李行周终于可以走路了。

    与唐代李行周的记忆也想融合了起来。

    闲来无事之余,他开始简单的出门散步,这不刚走两步,嘴里就开始不停的嘟囔着。

    唐代李行周虽然只有十六岁,但是因为父母都是读书人,所有知识量还是有的。

    通过记忆的融合,李行周知道了他姓李,啊,呸,这话怎么这么别扭。

    唐代李行周的父亲叫李好德。

    唐代?

    姓李?

    当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李行周差点没激动的跳起来。

    这可是国姓啊!

    皇亲国戚有木有!

    李行周怀疑自己的出身一定是富贵至极,只不过父亲和那个显赫的家族为了考验他的品性,故意带着他住在这个贫苦潦倒的庄户人家里。

    只等他完成“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等诸多考验后,再把他接回去享受荣华富贵,从此过上日日铤银枪,夜夜做新郎的美好日子。

    等到记忆融合的差不多了,李行周发现自己是真的想多了。

    真的想多了!

    美好憧憬的破碎令李行周泪流满面

    事实上,李好德除了沾了个好姓外,在二十五岁之后就根本没有一点的好运。

    李好德年轻时,也是个出口成章才华四溢名动清河的一代才子。

    不然也不会俘获妻子崔氏的芳心,下嫁与他。

    可惜的是,二十五岁之后李好德一路走下坡路,屡第不中。

    要知道,唐代的科举是科举的初步形成期,与后世相比,一些制度还称不上完善。

    要知道,在往后的科举,只要你认真读书,考取秀才,成为廪生,就可以每月领取廪米来维持生活,县学发的廪米,每月有六斗,勉强饿不死。

    在唐代不一样,如果你没有一定得生活保障,纯读书会饿死的。

    李好德就是明显的例子。

    从唐朝建国道现在的13年里,李好德每年都奋发图强的参加科举。

    然后奋发图强的名落孙山。

    空把的大好光阴的光阴浪费不说,还把颇为殷实的家底也败了个干干净净。

    这两年日子过的极为艰难,一家三口长期都是吃糠咽菜,见不到一点荤腥。

    特别是李行周着从树上一摔。

    更是把家底摔的干干静静,甚至连借钱都没有人愿意借了。

    一想到唐代李行周的莫名其妙的从树上一摔,李行周的眼里闪过一丝冷意。

    与唐代李行周这种死读书的乖宝宝相比,李行周可是拥有超越2千年阴谋论的先进理论的。

    既然我夺了你的舍重生了,那么你的父母我会帮你养老送终,你的这个大仇我也会帮你报!你没有完成的人生我会帮你过的风风光光。

    刚走两步就感觉有些累的李行周,坐在篱笆旁的石头上,心里默默的宣示着壮志雄心。

    但是,片刻之后,他就长叹了一口气。

    唐代啊~

    贞观啊~

    自己一个高中毕业的小主播,哪怕拥有超越2千年的眼光,那能干吗啊????

    人家穿越张口就是唐诗三百首,闭嘴就是滕王阁序,分分钟夺得状元,可是自己呢?

    高中语文都是不及格,你让他背首鹅鹅鹅,他倒是会背,但是鹅鹅鹅也是唐代啊,万一被人说是抄袭怎么办?

    古代抄袭是不是要凌迟?

    一想到这,李行周不由得打了个寒颤。

    麻蛋,历史学不好,穿越都不敢穿啊。

    李行周苦恼的想着。

    要不要改进下造纸术?提炼下精盐?种两颗土豆来发家致富?

    这个主意好像不错。

    那纸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算了

    我们还是来讨论下抄袭的罪名吧。

    干自己的老本行?对,第一个吃螃蟹的肯定会成功。

    唐朝好像还没有直播业,自己会不会昌成为大唐第一主播??

    然后就出任总经理,当上ce一,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

    想想还有些小激动呢?

    那么问题来了?

    谁来提供ifi,手机,耳麦,电线,支付宝

    啊

    啊

    啊

    啊

    李行周忽然觉得自己穿了个假越,似乎自己成为了史上最废物的穿越。

    坐在篱笆旁的李行周一眼望去,村子里的茅屋土坯房不成规则的摆布。

    村子并不大,只有一百多户人家,它地处漳河下游,属于东武城县所辖,属于清河崔氏的势力范围。

    事实上,整个清河郡c整个贝州c都逃不开清河崔氏的影响。

    甚至说,整个清河,不管是官和吏,大多都带这个崔姓。

    贝州清河郡东武城县漳水北村,虽然依山傍水,但是仍属于穷乡僻野。

    穷啊

    李行周不由得感慨道。

    篱笆往前走就是一个小山包,山包上种着几株合抱粗的银杏,山包旁边正是闻名关中的漳河。

    李行周站在河边,默默看着流淌的河水,心情有些抑郁。

    史上最废物的穿越,这个设定有点尴尬啊!

    李行周忽然看见水中自己的倒影,带着几分自嘲又有几分庆幸的笑道:“真有小白脸的潜质,换做在21世纪,不红遍大江南北都对不起这张脸。”

    对于自己本来的相貌,李行周还是颇为满意的。

    看见自己俊秀的脸庞随着水波悠悠荡漾,李行周不由看呆了,中上之姿,十分耐看,

    然后他发现自己很帅,不仅帅而且白,要命的是,居然还有一股子忧郁的气质

    水里的倒影是一个生嫩尚不满二十的少年,眉毛c眼睛c鼻子c嘴搭配起来更是恰到好处,帅气得无可挑剔。

    唯一的不足便是身体抱恙脸色有些苍白,却有种“病美人”的感觉。

    这年头穷苦人家三餐难继,铜镜这种东西不可能买得起。

    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看见如此惊为天人赏心悦目的帅哥,谁会忍下心只看一眼?

    但是长的帅有什么用啊,总不能去卖肉啊!

    听说有些古人好男风。

    一想到这,李行周瞬间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李行周看着水中陌生的人影,不由得感慨。

    出路难啊。

    通过记忆融合,李行周从唐代李行周的记忆力知道。

    在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

    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常设的科目有秀才c明经c进士c俊士c明法c明字c明算等五十多种。

    其中明法c明算c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秀才一科,在唐初的要求是很高。

    所以,明经c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

    进士考时务策和诗赋c文章,明经考时务策与经义;前者难,后者易。

    哪怕容易又如何,李好德考了十余年的进士也没有考中。

    常科的考生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

    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而送往尚书省受试者叫生徒。

    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

    由乡贡入京应试者通称举人。

    州县考试称为解试,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

    礼部试都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闱也就是考场的意思。

    明经c进士两科,最初都只是试策,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

    后来两种考试的科目虽有变化,但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c墨义。

    李好德的诗赋就很好,曾经名动清河,可以现在是唐初,还是重视时务策。

    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

    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

    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

    进士科得第很难,所以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常科考试最初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后改由礼部侍郎主持,称“权知贡举”。

    进士及第称“登龙门”,第一名曰状元或状头。

    同榜人要凑钱举行庆贺活动,以同榜少年二人在名园探采名花,称探花使。要集体到杏园参加宴会,叫探花宴。

    宴会以后,同到慈恩寺的大雁塔下题名以显其荣耀,所以又把中进士称为“雁塔题名”。

    常科登第后,还要经吏部考试,叫选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

    唐代大家柳宗元进士及第后,以博学宏词,被即刻授予“集贤殿正字”。如果吏部考试落选,只能到节度使那儿去当幕僚,再得到正式的官职。

    韩愈在考中进士后,三次选试都未通过,不得不去担任节度使的幕僚,才踏进官场。

    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他即位后,大大扩充了学院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武则天载初元年二月,女皇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这是科举中殿试的开始,但在唐代并没有形成永制。

    在唐代还产生了武举。

    武举开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应武举的考生来源于乡贡,由兵部主考。考试科目有马射c步射c平射c马枪c负重摔跤等。

    “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类升”。

    而在唐代最著名的武状元便是郭子仪了。

    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他在位期间,曾在长安c洛阳宫殿八次亲自面试科举应试者,录取很多很有才学的人。

    在唐初,科举确实是一条不错的出路,但是他更多时候是为衣食无忧的世家子弟所准备。

    李好德出身平凡。

    倒是他的妻子崔氏出身于清河崔氏的旁支。

    要知道清河崔氏可是和博陵崔氏c陇西李氏c赵郡李氏c范阳卢氏c荥阳郑氏c太原王氏并称为七宗五姓,在唐代是第一流的门阀。

    但是一来崔氏当年不顾宗族反对毅然嫁给李好德,与宗族里关系闹的很僵。李好德年轻时颇有几分才名,宗族里不愿意把关系闹太狠,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但是这几年李好德科举失利,近四十岁的他近乎于断了仕途这条路。于是宗族里有些人物就开始冷落他们了,不仅克扣每月的供奉,连崔氏几次回家都冷言冷语的嘲讽。

    二来门阀世家这几年日子并不好过,李二上台后,对并不支持他的山东世家一味的打压。唐初官员修订《氏族志》,把崔氏列为第一。

    李二知道后大怒的说:“崔氏早已衰微,既无显官,又无人才,凭什么列为第一?难道我李氏贵为天子,还比不上崔氏吗?”

    于是下令改以皇室李氏第一,皇后氏族长孙氏第二,崔氏与其他山东士族列第三。

    由此可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走门阀世家这条路线,并不可取。

    喜闻本书被平台审核通过,怒加推一章节,部分内容有点水,望各位看官多多包容!谢谢!!

    (本章完)

    飘天文学_www.piaotian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