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修真小说 > 北国行记 > 正文 第63章
    兵部衙门所在的皇城在宫城的北面,两城只有一墙之隔,宫城就是天子居住的地方,尚书省等中枢衙门都有后门通向宫城,当初这样设计就是方便百官与天子讨论事务,天子的诏令能以最快的速度下达执行。李靖通过承天门进了宫城,宫城里亭台楼阁,大殿巍峨,他径直来到天子居住的太极宫,内侍省监许力由早就候在门外,见到李靖立刻就引路进殿。李世民见到李靖,竟然从龙椅上站起身来,迎了上去,自汉初叔孙通为高祖刘邦制订礼制之后,经过历代沿革,中原君臣之间礼数规制愈加森严,大臣见天子都得行大礼叩拜,功高位显的大臣,天子特谕赞拜不名,就是朝见时只呼官职不呼其姓名,这已是对重臣的极大礼遇,而天子走下位来迎接臣子,可说是破天荒了。李靖还要行礼,李世民上前拉住他的手:“免!”李靖微微躬身:“谢过陛下!”

    君臣二人落座,李靖掏出候君集的书信双手呈给李世民。李世民仔细看过,沉吟一会,问道:“这事可信不?”李靖道:“送信人是段举之子,名叫忠恕,在去幽州时路过代州,正好遇到突厥人破城,候君集命他持号牌赶来报信,他在石州亲眼看到突厥人制作浮桥准备过河。”李世民噢了一声,微笑道:“原来是故人之子,看来不假了。”李靖道:“臣认定这事确实。”李世民道:“突厥二十万大军竟然绕过前线防镇突袭京城,来报信的却是离得最远的代州,蹊跷重重啊。”李靖道:“此事绝有可能,我军一半都在江南平乱,长安周围只有三万人,突厥一定查知了我军动向,这才敢于冒险南侵。”李世民道:“突厥对于我们的虚实倒是掌握得清楚啊,我朝必有其内应。”李靖道:“从候君集送来的消息看,是梁师都为他们带路。”李世民骂道:“茸茸小贼,助纣为虐!看他这几年还老实,就容他多喘几口气,想不到些微疥疮,竟成心腹之患。”

    李靖把自己刚才的防务布置讲了一遍,李世民道:“卿的布置甚是妥当。突厥在石州架桥,最快后天中午进到城北,咱们就洒扫城郭,摆下宴席,在渭水上迎接他们。”他拍了拍自己微微鼓起的肚子,笑道:“朕近年养了个大肚子,正好借突厥练练刀艺,消一消臃肿。想当年汉先主髀间生肉,就感叹欲哭,朕长了十斤肉,心里反而没有丝毫不安,看来承平日久,进取之心弱了。”李靖道:“刀兵无眼,陛下万金之体,还是在城中坐镇为上,臣以项上首级作保,绝不让颉利跨进城门半步。”李世民笑道:“颉利是朕的结义兄弟,他不远万里赶来看望,朕焉能闭门不出?他不见到朕,也不会善罢甘休。你们只管做好厮杀准备,朕是一定要会见这位大可汗的,如果朕劝说无效,就交由你们接待请客。”李世民十六岁就领兵解杨广雁门之围,数十年征战,深谙兵道,冲锋陷阵奇谋无数,可以说是个马上皇帝。李靖道:“臣随驾。”李世民道:“有卿这等绝世高手在身边,朕就是老房那样的儒生,万军之中也安然无恙。”老房是指宰相房玄龄。

    李靖从宫城出来,回到兵部衙门,遇到那执事,问:“报信人在哪里?”执事道:“在偏房。”李靖来到偏房,忠恕忙站立起来,李靖见他没动饭菜,看了一眼执事,那执事忙道:“还有个代州报信人在门外,段公子执意等他一起进食。”李靖一听就明白了,道:“带他进来,把我的饭菜也拿过来。”那执事出去了。李靖在主桌坐下,示意忠恕也坐下,问:“那人是谁,能让你这样看重?”

    忠恕就把苏定方的来历简单说了一下,见李靖没有反应,补充道:“刚才我进衙门前,苏大哥特意交待我转告元帅,如要守渭水,就拆木桥留便桥。”李靖噢了一声,表示听到了。不一会,那执事带着苏定方进来,忠恕站起身来,苏定方向李靖施礼,李靖端坐不动,忠恕忙请苏定方在侧旁坐下,苏定方再施一礼才敢坐下,那执事指挥着重新上了饭茶,都是些家常菜,李靖也不客气,首先吃了起来,忠恕实在饿坏了,风扫残云一般把面前的饭菜吃了个净空,苏定方则不紧不慢地进食,看着很有风度。李靖正吃着,突然问苏定方:“为什么要留便桥?”苏定方忙离开饭桌,躬身回道:“小的在过桥时,见渭水虽然深急,但水面不宽,突厥人如果自己搭桥甚至用土方填河,我军很难把握其进攻方向,不如给他们留个进路,我军在一里外设半月车阵,以弩弓防守,敌骑争先过桥,队伍紧密,半月内又展不开,我军弩弓齐射,必能给其最大杀伤。”李靖又问:“如果突厥人舍便桥,另外搭桥怎么办?”苏定方道:“突厥人长驱直入,怕我军袭其后方,断其归路,必想速战速决,又依仗人多,一定想走捷径。”李靖追问:“如果突厥人执意搭桥呢?”苏定方道:“元帅一定已经命人清尽北岸的木材与百姓,突厥人以抢掠为目的,必不敢久战,又没携带填造工具,小的判断其必不愿下马挖掘土石,可在后天布置一队士兵,去拆了桥北的栏杆,以示我军想阻敌过桥。”李靖放下手中的筷子,问:“敌人以骑兵为主,如果绕道西边攻城怎么办?”苏定方道:“小的昨天进城时,见城西北有土原高耸,可在上面设置疑兵,大张旗帜,突厥人最不喜欢仰攻,远远看到旗帜,猜不透虚实,多半不敢前去。”李靖笑着对忠恕道:“怪不得你不吃饭也要见这位苏大哥,果然是个将才。”苏定方听忠恕极力维护自己,心里甚是感动。李靖对门口恭立的执事道:“拟一份委任,任命苏定方为鹰扬府千牛备身,带队守西原,即刻赴任!”

    仅仅是匆匆一面,聊了短短几句话,李靖就直接委苏定方以重任。鹰扬府千牛备身是六品官,品级是小事,李靖把长安西北高地的防御重任交给他,让他独当一面,那需要何等的信任,苏定方感激涕零,躬身道:“末将即便粉身碎骨,决不负元帅信任。”李靖微微点头,成千上万的将士都愿意跟随他赴死,这样的表态他见得多了。忠恕道:“恭喜苏大哥。”苏定方向他抱一抱拳,毅然走了出去。

    李靖看着忠恕笑道:“小小年纪,挺有识人之能啊!”忠恕不好意思地道:“我南下时处处犯错,苏大哥不断指点于我,所以才觉得他是个大才。”李靖笑了起来:“你武功过人,但要论处事阅历,胜过你的人多了,难道都是大才?”忠恕道:“可能我说得不得体,这几个月来,我最佩服三个人,第一是候都督,第二是周塞的周姑娘,第三个就是苏大哥。”李靖笑了起来:“还有个姑娘?就是候君集信中提到的周氏姑娘?”忠恕点点头,庭芳要毁家跟随候君集南下救长安,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李靖见他愁上眉梢,笑着问道:“你觉得候君集当下会在哪里?”忠恕想了想,候君集曾说他丢了代州城,李靖肯定会杀他治罪,他判断突厥人南下袭击长安,就想冒死救援将功赎罪,但他要如何救援,却又猜不到了,于是摇头道:“候都督神机妙算,我猜不到。”李靖笑了,又问:“如果你是他,会如何办?”忠恕确实没想过这些,李靖郑重道:“兵者,首在谋,不在于力。你以后就在军中多多历练,这几天就留在衙门里听遣。”

    饭后,忠恕被安排在侧房歇息,连续三天的奔驰,体力消耗倒是小事,精神高度紧张,此时把信送到,提着的心放下一半,倒在床上,呼呼大睡,一直到第二天日上三杆才起来。李靖让他在衙门听遣,没有分派具体的职事,不用应差,他草草吃过饭,就见兵部衙门里人来人去,所有人都绷着脸,步履匆匆,人们相互之间说话都低声低语,充斥着紧张的气氛。到了下午,不断有浑身尘土满脸污渍的人被带到后院,是各地报告突厥南犯的消息送到了。

    忠恕一整天没见到李靖,夜晚人静之时,衙门外响起频密的马蹄声,显然京城里在进行紧张的布防,破晓时刻归于寂静,估计城里的各种准备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卯时,兵部大院传出备马声,一个录事来找忠恕,让他即刻整理,跟随李尚书出发,门外已经给他准备了马匹和长槊,他的弓和箭也已经搭在马上。忠恕束装结带,把弓弦调了调,这时后院传来一阵马蹄声,只见一队威武的骑兵簇拥着李靖出现了,军兵盔甲明亮,刀枪森森,李靖披了件紫色的披风,里面竟然是一副居家行头。忠恕上了马,提着槊跟随李靖出发。

    长安的街道都被清空,百姓呆在家里不准上街,官道显得整齐而空阔,连巡防的军兵也不常看到,大敌来临,长安并没动员一名百姓守城,四周城门大开,显得从容有备。马队出了春明门,忠恕回头望望,只见城墙上军旗猎猎,刀剑耀眼,士兵整齐站立,从这里竟然能看到南边的城门也大开着,长安城里仿佛都空了。离城十里,看到北边已经布好了军阵,那个姓程的将军骑马过来,向李靖报告突厥前锋已经到了河边,暂时还没渡河,颉利大可汗离渭水还有五十里。李靖点点头,让队伍停了下来,整齐地排列在道路左侧,像是在等什么人,不一会,忠恕就看见从长安城方向奔过来一队人马,前方是禁军,军旗上写着左金吾卫,这是皇帝的亲兵,禁军后边一面巨大的红旗分外显眼,红旗镶着黄边,中间绣着一个大大的唐字,只见众军环卫之中,一匹青骢大马上坐着一个四十岁左右身着紫色长袍的人,长袍上竟然绣着一条龙,看来那就是当今天子李世民。李靖把披风脱下,骑马迎上去向李世民行礼,李世民手一挥,算是知道了,打马向前,李靖跟随在后。这时前方的将士看到了红色大旗,知道天子亲自到了,军心大振,齐声高呼:“万岁!万岁!”如山呼海啸,震动天地。

    (本章完)

    飘天文学_www.piaotian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