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玄幻小说 > 史话之上古传说 > 《史话之上古传说》正文 第四章 陶文 下
    时光飞逝,转眼间半年就过去了。在这半年当中,整个华族的男女老少都在悉诸的指导下,开始在田地进行灌溉、除草等护理工作。有很多人在最初的日子里,都很是反感悉诸这个老家伙对他们讲得那一套。可是他们却又不得不听这个老家伙的说教,因为遵从他的指导,是在部族大会上表决通过的,如果有人现在再站出来反对他,那是要受到族规最为严厉的处罚的。可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那些曾经反对过悉诸,甚至对他怀有极大敌意的族人,渐渐开始接受起这个老头,甚至于有的人竟然对这个老头表示了由衷的崇拜。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就在于那些反对他的人看到了以往从来没有看过的景象,一片片的田地完全都是各种谷物的青苗。他们相信这些青苗会像那个叫悉诸老头曾经说的那样,会随着时间慢慢长大,最后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秋天到了,一切正如悉诸最初向他们许诺的那样,一片片的田地竟没有一根杂草,全都是金黄的各种谷子。如果把这些谷子全都打成粮食,他们可以断言整个冬季都不会再挨饿了。

    烈山笑了,他对所有族人高兴地喊道:“还愣在这里干什么?还不去地里收割庄稼。”

    族人们也笑了,因为庄稼长得太好,他们都有些舍不得收割了。但他们还是经过短暂的不舍之后,冲向了田地,开始了收割。因为地里的那些庄稼都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粮食。说他们是在收割,还不如说他们是在收拔,因为大多数的谷子都是他们用手硬生生地从地里拔出来的。石刀割谷子实在太慢,所以他们只能采用这种方法。

    经过近半个月的忙活,人们终于将地里的谷子全部收完。看着这丰收的场景,所有的人都由衷的笑了。

    烈山族喜获丰收的事情,很快就在渭水流域传遍了。最先知道的,自然是和他们相隔不远的听訞族。其实听訞族在华族还没有丰收之前,就已经猜想到会有这么一天。因为他们实在太过亲近,华族的任何一举一动都不会隐瞒听訞族。所以在华族丰收之后,听訞族立刻做出决定与华族合并,就连族名也不用上次烈山和悉诸两族合并时那么麻烦,就仍然还采用华族这个名字。就连图腾也没有做任何改动,直接还用华族的龙图腾。

    经过华族和听訞这么一合并,原来那些受到过捕遂族欺压的部族,也纷纷不远千里来到汧河,投奔到了华族的麾下。

    而听到这一消息的捕遂族人,却对此事嗤之以鼻:“那些蠢货真是笨到家了,如果烈山族可以使粮食大丰收的话,为什么以前不用,偏偏在我们把他们打败之后才用,世上那有这么巧的事情。”但很快捕遂族就再也笑不出来了,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告诉他们那一切都是真的。但他们此时再相信显然已经有些晚了,因为现在华族已经收拢了四五千人之多,再也不是曾经那个败在他们手上烈山族了。现在的华族论实力也许还有些不及他们,但若是自保则是绰绰有余。

    时光如梭,三年的时间就在人们不经意间悄悄流过。曾经精神矍铄的悉诸在这三年当中,为了华族的强大劳心劳力,终于在一次指导人们护理田地的时候倒下了。烈山和所有族人为此都感到万分痛心,他们祈求神灵可以保佑这位老人家早日康复。

    此时的烈山除了和众人一样为悉诸的病情担心以外,还有一件事情令他头痛不已。

    在这几年当中,随着华族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前来投靠的氏族也越来越多。眼下,整个华族足有七八千人之多。而人一多,事也多了。各种物资堆积在一起,以往用来结绳记事的方法根本就无法准确地把这些物资记录清楚。物资记录一旦出了问题,以前来自不同氏族的人就会彼此推诿,相互指责。如果在这样继续下去,早晚会出大事。

    空桑见烈山一人在田间发呆,就主动迎了上去,问道:“大哥,是在为记录出错的事情发愁吧?”

    “哎”烈山长长叹了一口气说道:“是呀。以前老师在的时候,一切的事情他都会处理的清清楚楚。现在老师病倒了,少典刚一接手就接二连三的出错。我知道他已经尽力,可是再这样下去早晚会出大事。”

    “是呀。像悉诸前辈这样的人物,百年难得一遇。少典虽说已经是千里挑一的人才,但跟前辈比起来还是差得太远。”

    两人就这么一边说,一边朝着村子走去。可就要进村的时候,空桑突然“啊”的一声跌倒在地。烈山赶忙上前看他:“你怎么样?没事吧?”

    “没事,脚好像被什么东西扎到了。”空桑一边说,一边从脚底摸出了一块陶片。看着这块陶片,空桑突然灵光一闪,好像想起了什么,不由得大叫道:“对了,对了,这样不就一切都解决了吗?”

    烈山被空桑这一突然举动,弄得有点摸不着头脑,忙问道:“什么事让你如此开心?”

    空桑却故意卖了个关子,说道:“大哥,你先别问,过几天你就知道了。”

    几天后,空桑拿着一块泥板来到了烈山的住处。

    烈山见到空桑手中的泥板,笑问道:“那天你说的莫非就是这块泥板?”

    “正是。大哥,你好好看看这块泥板。”空桑一边说一边将泥板递到了烈山手上。

    烈山接过泥板,发现泥板上面用一些简单的线条刻画着各种东西,有鸡,有羊,还有谷子等很多东西,在这些奇特的符号后面,还刻着数量不等的竖道。烈山见到这些符号,对于空桑的意图也就明白个七八分了。他笑着问空桑:“你是怎么想到的?”

    “其实也没什么。就是那天我的脚被陶片剌破之后,我拾起陶片一看,发现正好画着一只鸟。当时我就想:我们华族融合了十余个部族,各种图腾图案多得不得了。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将这些图腾和图案简化成一定的符号,分门别类的记录各种物资的数量。现在经过这几天的收集整理,终于让我做出这么一个东西。上面这二十多种符号,就代表着二十多种物资,而符号后面的竖道,就代表着物质的数量。大哥,你看我这方法中不中。”空桑卖乖地问道。

    “中!中!中!这太好了。以后就照你这方法办。”烈山大笑道。

    从此以后,烈山族就开始在泥板上或陶器上,用刻画符号和竖道来代表不同物资的数量。而这些符号被后世有些学者称为“陶文”。这些符号是不是文字我不知道,因为我不知道这些符号可不可以记录语言。但我可以肯定,这种方法确实给华族解决了不的问题。从此以后,他们再也没出现过物资记录错误的事情。

    烈山思考了片刻,答道:“办法是个好办法,可是如何把这些图腾和陶器上图案利用起来呢?”

    “这个你就交给我把,过不了几日我就可心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空桑爽朗地答道。

    过了几天,空桑拿着一块泥板来到了烈山的住处,高兴地对烈山说:“大哥,你看这个。”

    列山接过泥板,发现泥刻着各种说图案不是图案,说是图腾不图腾的东西。上面全是一些线用简单几根线条刻画的图案。有的像鸡,有的像鸭,有的谷子。

    “大哥,你觉得怎么样。”空桑问道。

    “你的意思是用这些简单刻在泥板上的图案代表不同的东西,然后再在图案刻上竖道表示不同东西的不同数量。”烈山问道。

    “大哥果然聪明。”空桑说道。

    两人相视而笑,从此以后烈山族就用空桑的这种开始记录物资的多少。而这些简单的符号也成为了我国文字的最早形式。但现在考古学家确无法确定这些符号是不是文字。因为文字与符号的最大区别,就是文字可以传递语言,而符号却没有这个特殊的功能。飘天文学_www.piaotian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