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玄幻小说 > 春秋英雄志 > 《春秋英雄志》正文 第二十九章 你死我活
    战场是公平的,要么你死,要么我死,人算虎虎亦谋人,只是看谁笑到最后罢了。

    赵括在算清形势后果断下手,将二十多万秦军一路向西赶。秦军马上要跑到太行山了,道路崎岖,被撵到哪里只能丢弃辎重而后爬山。

    按照推断,争着回去的秦军说不定还要为了抢路而大打出手,就算组织的好,有条不紊的撤退,秦军也是露出屁股钻山洞,赵军在后面想怎么踹怎么踹,有赢无输。

    整个赵军躁动了,明知必胜,去了就有大功,为了抢头功个个奋勇当先,而赵括作为主帅,也不甘落后,帅旗始终在前面。

    常说多算胜,少算不胜。因为战争考量的因素实在过多,诸葛亮说,为将者岂可不通天文,而周瑜便不知道东南风何起,却是江东八十一郡的都督,只能说诸葛亮是一山更比一山高罢了。

    赵括要算的,大致是秦军的战斗力,秦军的后勤,以及秦国内的动态,秦国的援兵何时到……

    这些情报都是别人给的,赵括在运筹帷幄,给各个部队下达命令,比如几月几号前一定要攻下某座桥,截断秦军的一条退路,否则军法从事之类。

    赵括虽有五十万军队,可是成分复杂,没打过一天仗就被拉来当壮丁的就很多,这些人被分插在各个部队中,从事各类活动,有的被老兵带着学打仗,有的是铁匠就修补器械,有的是木匠就修补车子,有的是医生管治病,有的是马夫管养马,这些人一般是不会上战场的。

    五十万军队,除去水分,在除去留下来看守营寨的老弱病残,剩下的人要攻打秦军二十多万人,这就决定了赵括所能做的事情有限,他只能根据情报将有限的兵力按照最优方案部署,这就代表他必须忽略某些概率非常小的事件。

    什么是概率非常小?

    实验用导弹发射原子弹,途经几个小城市。

    科学家说,导弹落下的概率很低,忽略不计。

    说,我们不能冒一点险,必须把有危险的人全部迁徙。

    然后实验成功,概率事件没有发生,可是为了避免那些概率却花费了很多钱和时间。

    邓艾攻打蜀国,偷渡阴平进攻cd。爬上山之后感叹,要是蜀军有人在山上,自己绝对全军尽墨。然后邓艾发现了一块碑文,上面是诸葛亮说的话,灭汉必定经过此道,老夫知道天命不归汉,就不在这留兵了,你们要善待蜀地百姓。邓艾自然敬若神明。

    概率事件,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若是准备了不发生,只能徒费精力,说不定还要错失战机,如空城计;若是不准备却发生了,只能是时也命也,如败走麦城。

    从这点上说,赵括很倒霉。

    在得知赵括领兵之后,秦王秘密授予了白起兵符,命他星夜敢去秦军大营,从王龁(he)手中接过秦军统帅一职,同时封锁这一消息,对知情者说,有敢泄露者,杀无赦。

    白起到了秦军军中,召集高级将领开会,当众拿出兵符和王龁的兵符合在一起。古代兵符往往是一剖为二,一个君王拿着,一个主帅拿着,都代表着掌军的信物。

    虽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君王对将领也是有些底线的,也可以更换主帅,这就要使者拿着兵符过去,两个兵符能合在一起——符合,就代表着君主的最高意志。

    这样做可以防止有人假传命令,也相当于对统帅有了遥控,代表着中央王朝对军队的绝对控制力。

    白起上任,宣布秦王命令,有泄漏白起领军者,杀无赦!

    秦将们纷纷称是,更主要的是白起是秦军毫无争议的第一人,本身就有绝高的威信,不可否认,大家做事都是看人下药的,换个人高级将领们未必不敢违逆,可是到白起手中,自然就是孙悟空遇见菩提老祖,那是只会撒娇,绝不敢放肆的。

    白起料定了赵括一定会出兵,事先选定了一个大的战场,开始命人在预定战场修筑防御工事,也开始悄悄集结军中精锐快马,选调了三万人安排在后方。

    二十万的军队只是总数,不可能在一起。投名状里庞青云拉拢赵二虎等人集结了800青壮,便成为了清廷的山子营,800人赢了太平军5000人,自此发家。而在朝中掌权的大臣,心腹手下拢过1500骑兵,这就是重臣在朝中说话的资本。

    如现在划分南京军区、兰州军区、广东军区、沈阳军区、济南军区等,不同军区的部队连装备都不一致,比如你有歼二十,我配备电磁干扰,而有的只有武装直升机,训练方法等等也不同。就算同一军区也有尖刀连,加强营,老虎团等等称谓,战斗力标准不一,士兵的直属军官也不一样,甚至说话都带方言,指挥不到一起。

    而指挥则在于,你要了解手下部队的战斗力,也要知道将领的水准,所谓的部队,有可能只有八百人,也可能只有五百人。以一千人为一部队,统帅要知道麾下200人的具体情况,就算一个个谈心,一个五分钟,都要花1000分钟,17个小时。

    白起规划好了既定的战场,紧接着就是将赵军引入既定战场了,这着实是个技术活。

    猫走不走直线,完全取决于耗子。

    赵军是猫,而秦军是耗子。白起命令军队按部就班撤退,撤退前坚壁清野,碗口粗的树一个不留,将附近百姓全部迁走,不走的就杀,粮食全部运走,运不走的就烧,总之什么都不要留,坚决的撤走。

    秦军的撤退打算,彻底坚定了赵括出兵的信心。

    而白起给麾下部队安排撤退命令,比如你必须坚守几天,而后开始撤,辎重一律烧掉,毁路毁桥之类。

    撤退是最混乱的时刻,但将军们看人下菜,若是一般人领军,他们骂骂咧咧的阳奉阴违,事后也不怎么担心,但是白起的命令,凭借他过往骄人的战绩,凭他在军中崇高的威望,凭他军法如山绝不留情,将军们打起精神,不敢丝毫懈怠,坚决的执行命令。

    《太平轮》里,黄晓明所部被上峰命令留下坚守,黄晓明找上峰评论,抱怨一句,四十万大军在这里,一旦出了事谁负责。

    上峰掏出一张手令说,老头子负责。

    黄晓明看了那张“蒋中正令”,知道不可挽回,一言不发黯然离开,只在心中暗骂这是最愚蠢的命令,可是面对那位校长的手令,连怨言都不敢说出来,明知凶多吉少也只得认了。

    白起让将军们领兵送死,他们也只能安排好后事带兵出发;

    秦王让白起去死,白起也只能自刎……

    白起安排好了饵料,决定了赵军的进军速度和方向。担任诱敌任务的秦军士兵也不过是小敌之坚大敌之擒罢了。赵军气势如虹,如潮水般波浪不休,而固守的秦军则如波浪里翻滚的小船,看不到岸边,等不到救援,知道终将被淹没,只希望晚一点。

    《集结号》里,坚守的连队一直等待撤退的号声,打的全连尽墨也没听到。其实团长已经放弃这个连队,只希望连队拖住追敌,全团好安然而退。当然团长后来也被如此对待了一回,死在了战场上。

    慈不掌兵,要把对自己奉为神明的下属扔出去送死,就如我下象棋,拿起一门炮去换对方的马,明知道下一步对方的车要吃我的卒子,却也懒得理会。

    赵军在进攻中着实尝到了不少甜头,得到甜头的在拼命追击,还想得到更多,而没得到甜头的越加眼红,越要拼命向前。

    一进一退,双方必定在某些地方相互穿插,打的一塌糊涂。兵不知将,将不知兵也是常事,毕竟那时候通讯手段只能靠传令兵,一来一去上百里,还不一定找的到人。

    所以战役一旦展开,统帅的决策便很难执行到具体部队,主要看实施部队的主观能动性。以骑马为例,平日里四平八稳的没什么,骑马人拿着鞭子,控制着马辔(pei)就好。可一旦马全力奔跑,那时候骑马人虽然控制着刹车和方向,但也处在一定程度的失控状态,就算要停,马也得减速后停,存在自身的惯性。

    可一旦马受惊,那时候奔跑起来,骑马人就算强拉着辔头,拼命的抽打,也无法使马安静下来。马四下跳动,狂奔乱跑,只有气力耗尽才会渐渐停下来,骑马的人除非功夫过硬,否则早就被颠下来,轻伤重伤或是生死,全都看命了。

    战役的开始,赵军的进攻方向和速度成功的被白起掌控。白起在前期下了本钱,赵军一步步的上钩,直攻打到太行山附近,忽然攻击受阻,以前拼了命逃的秦军似乎安静下来。

    攻城作战损伤大,主要在于攻方以野战方式攻打对方既有城池。我曾经参观过一个仿古城,城墙高二十米,进入城门,长长的通道达二十米。守方有二十米的高度优势,五层楼的高度,走楼梯都得喘口气,何况还要爬梯子才能上去。

    攻守比例,我曾经听人说是一比十,当然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也得考虑。李世民拥兵二十万攻打王世充,王世充凭借洛阳坚城防守,一面向夏王窦建德请援兵。

    李世民久攻不下只好围城,长达半年,期间阴雨连绵,营寨积水,将士们苦不堪言,纷纷请求撤兵。李世民不堪其扰,下令再有言撤兵者,斩。

    将士们只好撑下去,唐军兵疲。窦建德趁机发兵,想占便宜,结果一去不复返。王世充眼见救援无望,只好投降,其实要撑下去,凭借着城池还是可以做到的,只是没什么意义了。

    赵军一头扎进秦军的阵地,这才发现有些棘手,为了保持行军速度,大家都是轻军出发,现场再制造攻城器械,时间上着实赶不及,首先材料不够,其次粮食不够吃啊。

    消息一层层的传到赵括哪里,赵括忽然有种上当的错觉,可眼下的形势,就算没有秦军存在,光是把撒出去的赵军收拢点卯就得半个月的功夫。赵军进军的惯性还没停下来,需要一定缓冲,按照原计划,这种缓冲在于军队跑累了,自然而然的停下里才好。

    放牧的时候,一只大牛氓(ng)用力的咬了一只牛,牛痛的跳起来,开始奔跑来缓解这种疼痛。一只牛的奔跑引起牛群的骚动,不明就里的牛开始随着一同奔跑,不想跑的也被裹挟住,渐渐地谁也停不下来。慢慢牛群分出等级,跑的最快的在前列,一般在的在中间,最慢的在后面,后面的撵不上可以停,中间的却不好停,最前的被撵着屁股,急刹车就是追尾,停不下来,只有中间的跑不动了,停下来喘气,前面的才能停下来。

    而牛群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奔跑,只是见别牛都在跑。

    万历十五年的时候,大臣中间忽然有了流言,也不知道谁说的,今天有午朝。于是吃完饭后的大臣们都跑到王宫门前集合,等待召见,聊起天来也莫名其妙。

    万历更莫名其妙,这帮大臣在宫门前集合,竟然瞒着朕,莫不是要逼宫?

    万历命太监去查清楚大臣们的意图,发现这是流言,松口气后顿时大怒,下令处罚所有前来的官员,法不责众,只好罚俸禄,把我吓得半死,下次没有召见不得贸然集会。皇帝的担心显而易见,集会可以,但一定要去有关部门备案,说清楚时间地点目的,不然谁知道你要干嘛!

    官员们无端被罚,心情郁闷,他们也不知道谁传的要开会,这不是坑人嘛。

    从众,是一种属性吧!

    赵军也是,跑起来,前面跑后面跟,可是前面忽然急刹车,后面的搞不清啥情况,还在跑,一下子挤在一起,只好请示领导。

    赵括还没安排妥当,晴天霹雳就来了——三万秦军骑兵已经绕到了近五十万的赵军背后,截断了归路。

    五十万大军,前所未有,也给了赵括前所未有的信心,在他的心中,恐怕还没想过得多少人才能围歼他这五十万大军。

    作战方案有很多,也有很多要注意的,所以秦军绕到自己背后这种举动,在秦军全线撤退的时候,已经被所有人忽略,包括赵括。

    重新审视这个战场,赵军已经向前走的够远了,西面是太行山,南面是河流,北面是茫茫草原,东面的归路偏偏还被堵住。

    正常情况下,围困五十万大军需要的人太多了,而秦国没有那么多人,就算围困的住,也如同气球一样,一捅就破。于是,白起利用山川地理,在莫大的战场之上,设置了圈套。

    白起走遍秦赵之间,走到了长平,说这里就是赵军的覆灭之地。

    于是乎白起以长平为既设战场,做了种种安排,下了很多诱饵,将赵军引到了这里。

    之前提到,主父曾经设想从塞北(内蒙)发兵直攻咸阳,如今这条路被反过来用了,秦军的3万骑兵从塞北出发,绕了大圈,在规定的日子里成功截断归路。

    3万骑兵,秦军最后战斗力的部队,而留在后方的赵军多是运用粮草的辎重,要么是速度最慢的,战斗力可想而知。秦军所向披靡,于是粮草再也运送不通。

    我曾经好奇,3万骑兵如何封锁住五十万赵军归路的?

    后来想明白了,秦军第一批人是3万,可是未尝没有后续部队补充,只要把守那种一夫当关的险要地段,怎么都能撑过来。

    赵括的父亲赵奢凭借着情报战打赢了秦国,而赵括的失利,其实也是情报的失败。

    白起的全部意图完全显露出来,赵括少算了一项,也不能说少算,只是本能的忽略了,忽略了对方的魄力。

    前不见古人,赵括领兵的时候这么想,白起围歼赵军的意图,恐怕也是前不见古人。

    赵军的补给断了,五十万人。

    前文说,一个成年人一年的口粮是120kg,那么一天是032kg,五十万人一天是16万斤粮食。

    军队出发,一般至少待3天口粮。志愿军吃炒面就雪,所携带的口袋一次能够带七天的食物,七天后就得撤。美军发现了这一规律,命名为礼拜攻势,通过把握这一条理论,给志愿军造成极大伤害。

    赵括军队的口粮,精打细算七天吧,再加上随军带的粮食,能吃多长时间不知道,反正不超过一个月。

    就地征粮,那是不用想了,之前秦军坚壁清野,连百姓都不见几个,何况粮食呢?

    向国内求援,那是奢求,因为赵国能调动的青壮几乎都在这里了,剩下的没来的大多是关系户,要么是哪个公子家的仆人,要么是哪个卿大夫的亲眷,要么老弱病残,就算能调动也调不来多少人了。

    赵括最熟悉的过往的战事,可是这种仗书上没教过啊?

    街亭之战,马谡让士兵在山上安营扎寨,放开小路。

    王平说,魏军倘若围山,如之奈何?

    马谡笑说,我军在山上,魏军在山下。魏军若是围山,我军下山攻打,兵法曰:势如劈竹,何必担心。

    王平要请示丞相。

    马谡怒曰,丞相遇事尚且与我商议,请示何为?

    王平坚持说,我领一军在旁,作为掎角,遥相呼应。

    马谡说,你不听将令,也罢,待我击退魏军,半分功劳也不与汝。

    王平单独领军,派人将此事告知丞相。

    丞相大惊,马谡无能,害我大军。倘若魏军围山,建立营寨,断我水源,我军岂可撑过三日。我军下山,魏军只需放箭,我军进不能进,退不能守,街亭必失。

    于是丞相星夜安排撤兵事宜。

    司马懿围山,军势严整,蜀军军心动摇。马谡派将攻打魏营,无人敢去。马谡大怒,连斩三员将领,而后亲自领兵攻打魏营,均被魏军用箭射回,无奈只好突围,死伤过半。

    《孙子兵法》说,如转原木至千仞之山,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以高博低,犹如狮子搏兔,苍鹰捉鸟。

    马谡军队从山上攻打山下的魏军,却打不赢,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只是凡事不能太想当然。

    常说,知道很多道理,依旧做不好事。

    有时候要问问自己,知道的道理是对的吗?飘天文学_www.piaotian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