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玄幻小说 > 春秋英雄志 > 《春秋英雄志》正文 第五章 江河日下
    赵高,嬴姓赵氏,属于秦国远亲宗室,因为母亲犯法而被牵连,宫刑入宫,也有说是赵国人,故而叫赵高。

    地位低贱,想要上进只有提升自己了。赵高于是学习秦国律法,因为勤奋好学,很快在宫中扬了名。

    秦始皇听后对赵高大为欣赏,认为和自己一样都是自律的人,于是任命他为中车府令,掌管自己出行的车驾,算是一跃而成成功人士。

    然而这只是开端,真正飞黄腾达的还在后面。

    秦始皇据说有二十多个儿子,传下来姓名的只有四个,而这四个是当时最有可能继承秦王位置的。毕竟虽是公子,也要比母亲是谁,受不受秦始皇宠爱,大多数人都是没机会的。

    公子胡亥公元前230年出生,秦始皇第十八子,出生时秦始皇才29岁,年富力强。等到公子胡亥年长后面临求学问题,秦始皇为儿子挑选老师,认为赵高精通律法,于是任命赵高辅佐胡亥。

    赵高第一次意识到了自己将来的前程是多么远大。赵高悉心教导胡亥,并且和胡亥建立了亦师亦友的关系,得到胡亥信任。

    而这时,赵高将目标对准了胡亥的最大敌人,公子扶苏。

    不是扶苏得罪了他,而是扶苏挡住了胡亥的前程,也挡住了自己的前程。赵高意识到,只有胡亥上位,自己才能得到属于自己的东西。

    赵高安排秦始皇的车驾,侍奉在他旁边,观摩他如何处理政务,如何掌控群臣,也知道他的心思。

    那时候,就算是皇子也不是天天能够见到秦始皇的,毕竟他每天都很忙,儿子又多,所以做父亲的对儿子的了解是片面的,而儿子对父亲的喜好,也是不甚了了的。

    胡亥在细节方面,更胜过扶苏一筹,博得秦始皇的喜爱,但是却无法让秦始皇疏远扶苏。真正让扶苏不被信任的,是扶苏在很多看法上不同于秦始皇。

    扶苏年纪大了,有了自己的看法,也和蒙恬、蒙毅等人建立了友好关系,算是翅膀硬了一类。很多时候,秦始皇对于这个儿子也无可奈何,也得避其锋芒,既觉得儿子有主见,又觉得太有主见了。

    蒙毅在秦始皇身边,察觉到胡亥越来越受宠爱,心生警惕,于是找到了幕后的推手赵高,便想方设法找到了赵高的罪过,还给了个罪当处死的处理意见,上交秦始皇。

    好在赵高能言善辩,为自己开解,秦始皇也顺水推舟,宽恕了赵高,还让他官复原职。经此一事,双方彻底撕破脸皮,明着你情我侬,暗地里刀光剑影。

    蒙毅认为将赵高杀了,那么胡亥无人辅佐就不足为虑了,方法直接有效,切中要害。

    而赵高则认为,自己实力弱小不能够和蒙毅等人对抗,只能蛰伏,只要公子扶苏一倒台,那么胡亥上任,自己就可以借助胡亥的权势反击了,这才是正道,于是悄悄为扶苏挖坑,比如在秦始皇接见扶苏前特意禀告些坏消息,让秦始皇不开心。秦始皇火气大了,再和扶苏争辩起来,那么就容易冲动。

    还有,赵高可以煽动人传诵公子扶苏仁爱,比如谁谁谁,陛下要杀,结果扶苏力荐保了下来。宣传的多了,口风传到秦始皇哪里,秦始皇能不生气吗,你仁爱可以,可是不要拿朕当反面典型,这不是坑爹吗?

    于是秦始皇做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决定——派扶苏去帮蒙恬修长城。

    一般太子或是准太子被赶出国都,那就意味着君王心中另有所属,太子的结局很堪忧。蒙恬是太子党成员,又手握重兵,和弟弟一文一武算得上秦国的栋梁之才。

    秦始皇把扶苏发配过去,就有些难以理解了,万一他们造反怎么办?

    所以历来都认为,秦始皇是想扶苏在蒙恬那里多锻炼,既让蒙恬监督扶苏,同时也让蒙恬保护扶苏的意思。

    扶苏走后,胡亥的地位扶摇直上。秦始皇第五次出巡的时候,胡亥也请命跟随,得到秦始皇的允许。

    其实出巡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因为路过很多地方,不便于保护,行装都很仓促。

    登泰山时碰见大雨,秦始皇一行只好躲在松树下避雨,甚是狼狈。雨停后,秦始皇认为松树有救驾之功,于是封为五大夫。将给人的功名给了一棵树,只是让自己躲了会儿雨,也算一种黑色幽默吧。

    这还是小事,另有一件事是,出巡的时候,一驾马车忽然被一个大铁锤砸毁。而为了躲避行刺,秦始皇出行的时候特意准备了好几辆一样的车,并且做了伪装,让其他车子随从多一点。

    行刺的人凭感觉扔锤子,砸中了车子却没砸到要砸的人。秦始皇大为恼怒,要知道有资格随驾坐车的都是非富即贵的人,算是秦始皇亲近的人,如今都被干掉,自己也是捏了一把汗啊。

    当然,以上都属于概率事件,影响还不算深远,真正要命的是出巡的时候太风光了。

    秦始皇车驾路过大城市的时候,就要百姓夹道欢迎,那自然是大排场。

    百姓们那里看过这么威风的出行,大感不虚此行,长了见识。

    围观群众中有两个青年,其中一个看着车驾,感概的说,大丈夫当如是也。

    另一个则说,彼可取而代之。

    其实有这种想法的不止两个人,大多数人见识到了皇帝的风光,久久不能寐,这才知道活成什么样才叫威风,羡慕不已。

    楚国有句话,富贵了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秦始皇这种出巡,也正是想让天下人见识下自己的威风,犹如古代天子一样。

    不过,当今天下不再是以前的天下,那时候天子出行羡慕的人虽多,但是没什么人能闹出乱子,毕竟诸侯王那么多,相互制衡着,平常人有这种想法,也拉不过来人帮自己忙。可是如今,天下归一,经历了百家熏陶之后的百姓们心思活泛,又没有诸侯王的压制,都想着尝尝禁果。

    秦始皇车驾走到了沙丘之后,自己就一病不起了。当初赵武灵王在沙丘宫中被饿死,有可能这地方真的不吉利吧。

    很多人都是有忌讳的,而且很多时候很灵验。

    《暗算》中有一个破解密码的专家,他的屋子从来不许女人进去,认为女人进去就会不吉利。

    《走向共和》中,李鸿章不愿意太监上军舰,因为阉人听起来像淹人,很不吉利。

    《鬼吹灯》里描绘跑船的,都不说“船帆”而说“船篷”,有谁敢在穿上乱说话,船老大甚至有权利将人丢尽海里,忌讳非常。

    秦始皇的忌讳就是死,特别讨厌别人说这个,于是大臣、近侍说话都小心翼翼的,从不敢逾越,更没人敢说你死后如何如何。

    不过病入膏肓了,秦始皇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于此同时,随行的赵高、李斯也都在考虑这个问题。

    按说,这种争嫡的事,一般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胡亥随侍在旁,又受到宠爱,秦始皇很可能会选择胡亥,然后临死前委派李斯、赵高、蒙毅辅佐。

    秦始皇将死是件大事,身边的人肯定不少。这时候蒙毅凭借着以往的宠信,肯定一直在旁边守候。

    《神话》中安排的剧情是,徐福送来仙药,结果途中遇上叛军。赵高对蒙毅说,大营内的军马要留下来保护陛下,可是又要派兵去接长生不老药,这可如何是好。蒙毅于是决定率领自己的卫队去迎接,结果归途被李斯的儿子李由所杀。

    李斯和赵高独揽大权,而后在秦始皇死后起草诏书,赵高又管印绶,所以顺理成章的命胡亥继位。

    不过蒙毅是在秦二世继位之后被囚禁杀害,有他在,传位这种大事必然有他参与,赵高和李斯不可能绕过他的。

    所以秦始皇传位给扶苏,这件事还是很不靠谱的。

    赵高是中间人,为胡亥奔走,而且自身还管着皇帝的车马、印绶,李斯则为丞相,管理百官,地位尊崇。

    对李斯而言,拥立扶苏的话,蒙毅一定会替代自己,而拥立胡亥,赵高一个宦官又无法和自己争权,自己又能得享一段时间的尊荣,也是不错的。所以,拥立胡亥是李斯的最优策略,在这方面,两人早就达成一致。

    公元前210年,统一天下后10年,秦始皇死在归途,时年49岁。所谓盛极而衰,吴国阖闾击败楚国,却不想自己是倒数第二位君主,夫差威震天下,却成为亡国之君,可见世事难料。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确立了胡亥即位后,由于一行人在外,生怕消息走漏后咸阳内的公子们想要捷足先等,所以秘不发丧。由于是夏天,尸体腐烂的快,所以秦始皇的车驾旁推了一车鱼,用鱼腥味掩盖尸臭。可怜秦始皇为死后的事顾虑周详,陵墓里的一切设置他都没福分享用,尸体先烂了。

    同时李斯等人发诏书到蒙恬那里,指责扶苏、蒙恬在长城那里没有建立功勋,靡耗钱粮,而且诽谤朝政,责令两人自裁。

    蒙恬不甘束手就擒,于是劝扶苏镇定点,查清楚始末在奉旨不迟。

    公子扶苏认定父亲让自己死,不愿意背负不孝的罪名,于是回去后就自杀了。

    公子扶苏是名义上的长官,扶苏一死,万事皆休。蒙恬如果造反,成功几率不高不说,还容易牵连家族,可是蒙恬抵死不愿自裁,一定要面见秦始皇后再说,而后被使者投进大狱。

    当然,肯定会另有人接管蒙恬做的事情。

    回到咸阳后,赵高、李斯掌握宫内外大权,而后立即给秦始皇发丧,妃子中没有生育过子女的全都陪葬。

    胡亥将自己的十二个兄弟于市井中屠杀,而后又杀了六个兄弟和十个姐妹,将三个兄弟囚禁后让其自裁。

    还有一个公子高,主动请命要为父亲殉葬。胡亥大为赞赏,赐给他十万钱,表示我会善待你的家人的。

    如此,秦王朝再也没有能够取代胡亥的人了。

    我不知道秦始皇泉下有知作何感想,对于李斯、赵高是否恨之入骨。其实李斯在这件事上是胁从,赵高才是主谋,他将胡亥的兄弟们杀光,其实是为了满足个人的最高理想——当皇帝。

    凭什么宦官就不能当皇帝,自己也是嬴氏的人,也有那个血统啊,这大致是赵高的想法。

    蒙恬也被赐死,死的时候,蒙恬说,我蒙家三代有功于国,都是统领大军的人。我蒙恬若是想要造反,易如反掌,可是顾念先皇厚恩,这才束手就擒。

    最后蒙恬将自己的死归结在于,自己修长城的时候碰坏了地脉,因此受到天谴,也算是自我安慰吧。

    前丞相冯去疾和御史大夫冯劫是先皇老臣,见势不妙,于是自杀。李斯、赵高安插自己人占据朝廷的要位,比如赵高的弟弟,担任了中车府令。

    不过,我想到了如今地步,李斯心中已经悔得肠子都青了。

    随后,赵高将目标对准了李斯。

    要知道,赵高想要当皇帝,那么不仅需要控制皇帝,还要控制大臣,尤其是将那些有大功劳,威望高得臣子除掉,否则很容易引起后患。

    不过,李斯是一个很难缠的对手,双方都是从底层爬到高位的,论起狠毒来,谁也不弱于谁,说不定是李斯先下的手呢。

    胡亥并非听不进去劝诫的人。

    秦国有一个滑稽人优旃(zhan),擅长说笑话,故而很受宠爱。

    一次皇宫外下雨,而卫士们依旧站在那里驻守,苦不堪言。

    优旃于是拿起酒杯,站在栏杆上对卫士们喊道,卫士们,你们身材高大,又有什么好处。你看我身材矮小却在宫殿内饮酒,你们却只能在外淋雨。

    卫士们听后自然更加委屈。

    秦始皇听见了,于是开恩,卫戍的人减半休息。

    后来秦始皇想要扩大苑囿,优旃说,最好在里面多养些鹿,这样有敌人来了,可以让鹿用鹿角来抵御。

    秦始皇于是收回想法。

    等秦二世的时候,想要涂抹宫墙。优旃就说,这是个好办法,到时候敌人攻过来,看见美丽的宫墙就不忍心攻打了。

    秦二世哈哈一笑,随即打消了想法。

    当然,优旃虽说善于劝谏,但还是适可而止的,更不会在大事上和赵高等人过不去,说不定关系还非常好,所以大家都不拿他当敌人,一直活到了汉朝。

    秦二世能听得进去人劝谏,可惜是偏听,而且还所信非人,那就没办法了。

    赵高问秦二世,你认为你和你父亲比起来,谁厉害?

    秦二世自然说,我父亲厉害了。

    赵高说,那你觉得我和李斯,跟商鞅、张仪、范雎比起来,谁厉害。

    秦二世说,他们厉害。

    赵高说,他们既然已经制定了规章法度,那么我们照着执行就好了,所以君王要学会垂拱而治。

    秦二世点头,言之有理。

    一次征发劳役,结果下雨失期,有关部门为其求情。

    秦二世说,父亲在的时候规定,下雨失期当斩。如果此次开了特例,以后很多延误期限的人就会以此为借口,那是不可取的,所以还是要依法而行,将失期的人处死。

    此时传出后,有关部门有据可循,只好压迫劳役们,告诉他们,不管什么借口,失期就要被杀,所以你们最好小心点。

    于是延误期限的人走投无路,铤而走险,开始造反。

    秦始皇在位的时候巡游,秦二世也去巡游。

    赵高说,先皇在时喜怒无常,所以旁人很是敬畏。陛下出巡,也要喜怒无常点,这样下面人才会敬畏你。

    秦二世点头,于是一言不合就杀人,惹得下面接待的人害怕不已。

    一来二去,秦二世不用操心去做事,有更多的时间享受皇帝的尊荣,心也懒惰了,对赵高说,人生如白驹过隙,转眼就过去了,我想多享受下做皇帝的乐趣,你教教我怎么做好。

    赵高说,将事情交给放心的人去做,这样就能有时间享乐。

    秦二世也问李斯,先皇在时常夸丞相博学多闻,你说说,禹当天子的时候,小腿的毛都磨光了,这样做是他们的想要的吗?如果不想劳累,而想做个清闲点的天子,该怎么做呢?

    李斯很懂得谦逊,为君王分忧,于是说,天子只要将事务托付给百官,自己则安插密探,监督他们做事就好。

    秦二世大为赞许,于是将朝政托付给李斯,将密探交给赵高。

    忽的有一天,赵高对秦二世说,李斯有谋反意。

    秦二世愣了,这,不可能吧。

    赵高说,李斯嫉妒我和陛下关系亲密,心中不满。乱民陈胜、吴广起义,他儿子李由故意不去镇压,是想要胁寇自重。李斯权高势大,有非份之心。

    秦二世终究没对李斯下手,命令赵高继续监视。

    李斯听说后,顿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于是立马上书,写了封举报信,举报赵高。秦二世将信将疑,甚至将信给了赵高。

    秦二世心中,赵高才是最亲近的人,他可以没有李斯,但是不能没有赵高。

    然后传来信息,李由被乱军所杀,李斯断了臂膀。

    赵高于是罗织罪名,将丞相李斯逮捕。

    丞相李斯,儿子都娶了秦公主,女儿都嫁给了秦公子,位望已极,可是终究沦落到这一天。

    你所拥有的,并不属于你。飘天文学_www.piaotian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