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玄幻小说 > 明末大厦倾 > 《明末大厦倾》正文 二十六章、内外困局势糜烂,洪承畴变节投清
    民间有句俗话:祸不单行。这不是迷信,常常是各种具体因素在同一个时间内,促成不同的倒霉事同时出现。从表面看来是偶然,实际一想也并不偶然。崇祯连做梦也不会想到,在同一天里,他在乾清宫中接到了两封飞奏:上午收到河南巡抚高名衡奏报,陕西、三边总督汪乔年在襄城兵败,李自成于二月十七日攻破襄城,将汪乔年捉到,杀在城外。而范潇的君子营也被伏击,范潇本人掩护全军撤退时深受重伤,卢象升二弟卢象晋以及之前投降的罗汝才部将孙绳祖阵亡;下午收到宁远总兵吴三桂的飞奏,说松山城干二月十九日失守,洪承畴生死不明,传闻死于巷战之中,又云自尽。

    几天以前,崇祯知道左良玉同李自成在郾城相持,汪乔年到襄城,范潇到许昌和左良玉夹击李自成,。没有料到,竟会失败这么快,更没有料到的是,被崇祯认为不可战胜的君子营竟然也损失惨重。而左良玉到哪里去了?

    当得到吴三桂的飞奏后,崇祯帝在奉先殿痛哭一阵。之前傅宗龙战死他没有哭,可这次他终于忍不住了。几年下来,崇祯帝也会反思自己,他已经明白自己犯了很多过错,卢象升的死就和自己有关,他也逐渐认识到手下人的才能。

    杨嗣昌、卢象升和洪承畴本来是他手下最厉害的督师,若能完全信任他们,局势不可能如此崩坏。但现在,杨嗣昌、卢象升都殉国了,洪承畴也很可能殉国,而就连傅宗龙和汪乔年这样勉强可以对抗流寇的督师也都陨殁了。之前百战百胜的君子营也被击败了,偌大的帝国,竟然再也没有人可以挽危局。忽然,他想到了一个人,于是他下达了两封手谕,一是命陈新甲设法查清洪承畴的生死下落,火速奏明。另一个,则是大明最后的支柱被从狱里放了出来,孙传庭,再次任命为陕西督师,出镇潼关。

    自从松山失守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北京朝野就关心着洪承畴的下落,一时间传说不一。有的说他在松山失守时骑马突围,死于乱军之中。有的说他率领曹变歧和王廷臣诸将进行巷战,身中数伤,仍然督战不止,左右死伤殆尽,他正要自尽,敌人拥到,不幸被俘,以后生死不明。过了几天,又有新消息传到北京,说邱民仰、曹变故和王廷臣都被杀了,其余监军道员十余人、大小将领数百人,有的战死,有的被俘后遭到杀害,而洪承畴被俘后一看见“敌酋”就骂不绝口,但求速死,已经被解往沈阳。

    朝廷命宁远总兵吴三桂“务将洪承畴到沈阳就义实情,探明驰奏”,同时崇祯也叫在山海关监军的高起潜探明洪承畴是否果真不屈,已经就义。

    到了四月下旬,吴三桂和高起潜的奏报相继来到,而洪承畴在北京的公馆中得到的消息更快。首先是洪承畴老营中的一个士兵,被俘后从沈阳逃了回来,说他临逃出沈阳时确实在汉人居民中哄传洪承畴绝食身死,是一个大大的忠臣。随后高起潜密奏,说闻洪承畴确实自缢未遂,继以绝食,死在沈阳。

    吴三桂给兵部衙门的一封秘密塘报说,洪承畴确实到沈阳后,对劝降的满洲官员骂不绝口,每次提到皇上知遇之恩,便痛哭流涕,惟求速杀。塘报最后说:

    闻洪总督已绝食数日,一任敌人百般劝诱,只是不理,闭目等死。虏方关防甚严,不许消息外传。洪总督是否已死,传说不一。一俟细作续探真确,当再飞报。须至塘报者!

    京师士民连日来街谈巷议,都认为洪承畴必死无疑。那班稍有历史知识的人们都把他比做当今张、许;甚至少年儿童,也都知洪承畴是一位为国尽节的大忠臣。朝廷之上,纷纷议论,都是赞许的话。有的人在朝房中说:“唉,当世劳臣,强敏敢任,志节之坚,殉国之烈,孰如洪氏!”那些平日弹劾过他的言官,或因门户之见平日喜欢说他短处的同僚,这时都改变腔调,异口同声地说:

    “古人说盖棺论定,洪亨九大节无亏,可谓死得其所!”

    恰在这时候,洪府的管事家人陈应安等因京师朝野如沸,洪府故旧门生都在关心朝廷荣典,大少爷尚未回京,事情不能再等,便共同给皇帝上了一道奏本,陈述洪承畴确已就义,其中有这样感人的话:

    去岁八月战溃,家主坐困松城。城中粮绝,杀马饷兵,忍饥苦守。不意逆将夏承德暗投胡虏,开门献城。家主犹督兵巷战,大呼杀敌,血染袍袖;追家主身负重伤,左右死亡枕藉,乃南向叩头,口称“天王圣明,臣力已竭”。被执之后,骂不绝口,惟求速死。后以虏兵防守甚严,自缢不成,绝食毕命。从来就义之烈,未有如臣家主者也!

    关于洪承畴殉国之事基本明朗,礼部关于洪承畴的各项褒忠荣典已经题奏皇帝,奉旨火速赶办。这些荣典事项,包括赐溢忠烈,赠太子太保,赐祭九坛,在京城和洪的福建家乡建立词堂。礼部与工部会商之后,合奏皇帝,京城的祠堂建立在正阳门月城中的东边。

    十载汗马,半载孤城,慷慨忠王事,

    老臣命绝丹心在;

    千里归魂,万里悲风,挥涕悼元老,

    圣主恩深恤典隆。

    北京朝廷每日向洪承畴的灵牌致祭,十分隆重。第一天由礼部尚书主祭,以后都由侍郎主祭。原定要祭九坛,每日一坛,已经进行到第五天。每日前往朝阳门外观看的士民像赶会一样,人人称赞洪承畴死得重于泰山,十分哀荣。从昨天开始,轰传钦天监择定后天即五月十一日,上午已时三刻,皇帝将亲临致祭,文武百官陪祭。

    今天是五月初十。崇祯皇帝为着明天亲去东郊向洪承畴致祭,早朝之后就将曹化淳和吴孟明召进乾清宫,询问他们关于明日一应所需的法驾、卤簿以及扈驾的锦衣卫力士准备如何。而后又在文华殿召见成国公,礼、兵、工三部尚书和鸿胪寺卿,详细询问东郊致祭的准备工作。

    等回到乾清宫,崇祯在御案前颓然坐下,他一眼看见有一封十万火急文书在御案上边。尽管这封文书照例通政司不拆封,不贴黄,但是他看见是宁远总兵吴三桂来的飞奏,不由得心头猛跳,脸上失色。他一边拆封一边心中断定:必是“东虏”因为已经得了松、锦,洪承畴也死了,乘胜进兵。他原来希望马绍愉此去会有成就,使他暂缓东顾之忧,专力救中原之危,看来此谋又成泡影!等他一目数行地看完密奏,惊惧的心情稍释,换成一种混合着恼恨、失望、忧虑和其他说不清的复杂心情。他将这密奏再草草一看,用拳头将桌子猛一捶,恨声怒骂:

    “该死!该杀!”

    崇祯从龙椅上跳起来,脚步沉重地走出暖阁,绕着一根朱漆描金云龙的粗大圆柱乱走几圈,忽然又走出大殿。恰在这时,王承恩拿着一迭文书走进来。看见皇上如此焦灼不安,左右侍候的太监都惶恐屏息,王承恩吓了一跳,不敢前进,也不敢退出,静立于丹墀下边。崇祯偶然转身,一眼瞥见,怒目盯他,叫道:

    “王承恩!”

    王承恩赶快走上丹墀,跪下回答:“奴婢在!”

    崇祯说:“你快去传旨,洪承畴停止祭祀,立刻停止!”

    “皇爷,今天上午已祭到五坛了。下午……”

    “停!停!立即停祭!”

    “是。奴婢遵旨!”

    “向礼部要回朕的御赐祭文,烧掉!”

    “是,皇爷。”

    “洪承畴的祠堂停止修盖,立即拆毁!”

    “是,皇爷。”

    崇祯转身走回乾清宫大殿,进入西暖阁,在龙椅上颓然坐下,长叹一口气,用只有自己听得到的声音跟身后的王承恩说道:“洪承畴没死,降了满清矣。”飘天文学_www.piaotian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