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玄幻小说 > 河东往事 > 《河东往事》正文 5.为了再次考学,努力赚取复读的费用
    5为了再次考学,努力赚取复读的费用。

    阿良觉得人这个动物有时很奇怪,当你跌落谷底的时候,内心反倒非常坦然了,就好像村里人常说的:债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痒一样。但当你再爬起来后,你的斗志会更坚定。

    没考上就没考上吧,差就差吧,阿良后来也想通了,他如果不复读,这么多年的努力就真的白费了,他可以从头再来的。没钱,那他就去卖菜试试。

    决定卖菜,说干就干,父亲给阿良置办的家当,就是一杆秤,一部自行车和车后座上的用俩根木棍绑好的一对竹筐子,以便于装菜。

    到哪里贩菜呢?就到呼市城里为市民提供蔬菜的摊点去进货。那时候,城里卖菜的点很多,都是国营的,私营的很少,郊区菜农种菜也是上交给卖菜点的,很难和菜农在田头买到蔬菜。和阿良一同卖菜的同伴是比他小俩岁的名叫“三三”的小伙子。每天他们俩搭伴而行。

    开始的时候,国营卖菜点只让他们每次每种蔬菜最多买五斤,而他们村里当时主要能卖掉的蔬菜一个是茄子,一个是青椒,一个是圆包菜。他们每次大约要买100斤左右蔬菜,所以要反复排队买菜,有时有的市民看见他们买菜还意见很大,对着他们乱吼,好在那时他们看上去像现在的流民,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实在不行也骂回去。

    后来,阿良觉得这样进菜太麻烦,就和三三合计,他们要从这个国营菜场的卖菜员下手,让她直接在后台把菜卖给他们。为此,他们买了点礼物,在他们常去的那个菜场,等那位女卖菜员下班时,他们和她说明了来意,意思就是让她直接把菜一次性卖给我们,阿良俩个千求万求,最后送了点东西,人家终于答应他俩,到她那里进菜,一次性把他们要买的菜买够。

    其实,她为什么肯那样做,他们也看的出,大热天的她卖菜也不容易,给市民们要一斤一斤的称出去,确实也很辛苦,而且随时准备着顾客,有时市民们也很挑剔,没有好言好语。而一下子卖给他们一部分,可以减轻她的劳动负担,自己又不损失什么,她何乐而不为呢

    人有时就是个善于权衡利益的动物。实际上,他们这样卖菜,赚头也是很微薄的,100多斤菜,跑一天骑上百里路,最多也就赚十多元钱,亏得他们年轻,否则真的跑不动的。阿良记得第一天卖菜,他挣了12元,还剩了点菜自己家里吃掉了。

    通过这次卖菜,阿良第一次尝到了交易的甜头。其实他骨子里很想做生意的,虽然在当时它很不起眼。而现在看来,后来浙商遍天下,估计也是从这种最原始的积累开始的。

    当然,阿良在那个暑假也有赔钱的时候。其中一次就是卖西瓜。他和三三有一次路过城里一个西瓜摊,摊主正在处理他的西瓜。一个一元钱,很大的,算下来一斤一毛钱不到。阿良想这是个好机会,买个十颗,一斤赚5分钱,也能赚个几十块,但一百斤西瓜自行车驼起来不是一般的沉,远比一百斤蔬菜费劲,而且他卖了一天,一颗也没有卖掉。那时人们生活确实不富裕,农村里很少有人吃的起西瓜的,虽然价钱不贵,只有一毛五分钱一斤。后来还不小心摔烂俩颗,俩个菜篓也被压坏了,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不得已,几个西瓜只好自己家里吃了,总共赔了十多块钱。

    由于阿良卖菜不欺心,也不缺斤少两,所以后来卖菜也比较顺利。总体来说,一个暑假赚了200多元钱,只是每天骑自行车来来往往很辛苦,但为了能够上学,辛苦他也认了。到1990年暑假开学,他已经挣够了一学期的补习费,那时补习费一学期是120多元,加上别的费用也不超过200元。

    当然,在暑假里卖菜期间也常遭人白眼的,其中就有一位是和阿良有点亲戚关系的人。

    他也是一个普通农民,在他的世界观里,只知道像牛一样日夜在田间劳作。那天阿良和父亲从地里回来,正好在路上碰见他。他问我:“你还要念书吗,就你父亲这个样子,就是考上大学,你能念得起吗?还是回来干点农活实在啊!”他的话可能讲的有道理,但他说话时的那种眼神好像在说,你这念来念去,不是又念回来了么,读书其实无用啊!我当时心底的自尊心瞬间被激起,暗暗对自己说:就冲他这句话,阿良也一定要复读,将来就是要让你们看看,他这大学一定要考上。

    阿良和他没多说一句话,转身就回去了,你无情奚落取笑阿良,阿良也无需对牛弹琴,阿良这心真的硬起来了。所以,阿良有时觉得,这亲戚有时寡如水,还不如朋友来得好,关键时还能帮你一把。

    卖菜得钱何所营,不是身上衣裳口中食,而是他又有学上了。阿良真的很开心。

    这次,他是去呼市第九中学补习,听人说他们那里理科教学水平比较好。但实际上,去了才发现,补习班的老师们,也是敷衍了事的一帮人。学习基本全靠自学,学校对补习生的也很松懈,班主任更是个势利的家伙,听说阿良家里种植旱烟,话里话外总是暗示我给他弄一捆来。阿良出于考学的现实,以后还要老师帮忙,回去就带了俩捆烟叶送给他,反正,在那时农民们地里种出来的东西,也不值几个钱。算是对师恩的报答,但阿良后来从他那里真没有学到多少真知。

    那时,好像老师们根本就没有研究过高考要考什么,只会照本宣科,浮皮潦草讲完了事。教学也没有章法,反正们也是一头雾水,只有靠自己的悟性来了。记得也是有一位补习的同学,名字我记不起了。他不知从哪里买了一本物理题库,每天做个不停,有时问到我,阿良也是爱莫能助,那题目太偏了。阿良和他说做了也是白做。但他却执拗的认为,做完以后他的物理肯定没问题,后来阿良记得他整整做了一个学期。阿良倒不是不认同他的观点,只是觉得他那个资料太老了,和高考有点脱节。他后来考的是中专,但没有考上,他人很正直,戴着一副眼镜,每次看到他,阿良就想起了鲁迅笔下写的孔乙己的形象,但他和孔乙己的区别是:他的认真不是迂腐,而是执琢,只是只顾了拉车,却没有抬头看路。

    他对高考知识点的要求没有把握到位,其实那时阿良也不清楚,学习弄错了方向,最后结局就是悲催的。同样的,他的家境也不好,为了上补习班也和我一样暑假里吃了千般苦。

    和阿良一同补习的还有他在十中的五六个同学,都是落榜生,因此,他们在日常学习中结成了互帮小组,互相提携,互相学习。其中,和阿良关系要好的同学一个就是张大庆,一个是周利君,一个是刘润生,还有一个是马晓春,还有俩位一个姓杨,一个姓王,但他们的名字忘却了,都是他们原来十中的老同学,又一起同窗了一年。

    人一进入补习班,同学之间的关系就渐渐的淡漠了,除了原来我们的几个老同学关系比较好之外,和其他补习的同学基本上没什么交流,以至于一年以后,连名字都说不出来。

    呼市九中那时的学习也是认真的,晚自习不比十中时间短,同学们的精力完全聚集在了学习上,每天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

    阿良在那一年,对学科做了个规划,重点攻读外语、物理、数学。其他几门,阿良基本上是保持了以前的水平。阿良觉得要培养自己的优势科目,提分科目。但很可惜,一年以后,阿良再次参加高考,只比第一次高考多考了40分,差4分没有考上,而他的其他俩位同学都考了大专。一个是润生一个是利君,前者好像是考了个工学院,后者考了内蒙古教育学院,后来当了数学老师。其他的,阿良就不知道了。

    经过一年的补习,阿良在期待中参加了高考,但结果却是再次落榜,阿良真的是悲从中来,痛苦不已。回到村里,别人的白眼和流言时有遭遇和耳闻,但他有了之前的际遇,内心对别人说什么已经无所谓了。他依旧不愿服输,不肯放弃。不管怎么样,这次他是进步的,多考了40分,再复读一年肯定没问题,阿良内心里就是有那个自信,于是,他决定二次复读。

    天下好事常多磨,而他却更坎坷。

    为了不失掉信心,阿良常常用一句话来激励自己: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虽然他知道这是为他高考再次失败给自己找的借口,但处在失望中的人,就算是每日卧薪尝胆吞糠咽菜也得勇敢的坚持下去啊!

    阿良决定再次复读,但同样的,他还得想办法去挣钱,去挣复读费。

    这次,阿良选择了挖野生药材。也是巧的很,那时好多地方都有收购野生药材的店铺。只是价格不贵,一斤只有几毛钱。生活在上世纪90年代,挣钱还真的不易,就是挣点小钱也是门道寥寥,机会稀少。不过,那时南方却发展的如火如荼,当时最时髦的就是万元户。而阿良家,连百元户都算不上,如果要是按现在说法,他家一定是贫困户。

    但老父亲常在他耳边念叨:“念书脱不了贫,但念成了就有可能改善自己的人生际遇,天下不灭的就是读书人”。

    挖药材虽然苦,但为了上学,阿良什么都得咬着牙干。对于阿良来说,由于一直念书,体力劳动做得少,再加上平时缺少有力量的锻炼,人也比较瘦,那时才108斤不到。但通过挖药材,阿良的体格得到了锻炼,俩个月的挖刨,他手臂上明显长出了肌肉,体格也开始健壮起来,看上去有了点男子汉的样子。

    挖药材的日子是快乐的,因为每天陪伴自己的是蓝天白云和一望无际的原野,以及生机勃勃充满着虫鸣鸟叫和花香芬芳的自然界。

    一个人处在天高地远的旷野,渴了喝一口自备的凉水,累了坐下来看看地上忙忙碌碌的蚂蚁们,来来往往的繁荣着它们的社会。一有个动静,它们那种集体自卫的谨慎和不畏强敌的勇敢,让我体味了蚂蚁这种小动物所具有的大情怀:保家卫国,同仇敌忾,为了地上的洞穴安全,可以毫不犹豫的赴死。蚂蚁真是一种伟大的小动物!

    阿良后来也有了个联想,这人要是不能热爱自己的家乡和祖国,还不如这地上的小小生灵。然而,如今或者当下的社会,由于专注于自己的利益,卖国的、坑人的人真的不在少数,这里有平头百姓也有达官贵人,都是些数典忘祖遭人恨的家伙。这些人还不如地上这小小的蚂蚁。

    那个时候,阿良出去挖的药材有俩种,一种是知母,一种是蒙古麻黄草。

    他的工具也很简陋,一把锄头,一把镰刀,都是家里父干活时的农具。

    那你要问了,为什么不去贩羊杀羊卖羊呢?那不是更有赚头么?你还别说,他如果没有念成书,说不定也是个羊贩子呢?那时,买一只羊挺贵的,而且,杀了羊也没地方去卖,况且,他也不是心黑手狠之人,下不了那杀羊的手。另外,村里人们平时很少吃肉的,市里的市场他也不熟悉,说白了,那时眼界太狭窄,还没有挣大钱的能力和野心。

    也许你还会说到建筑工地上去干活啊,多少收入也会高点,但是他们当时建筑工地市场也不火爆,一般不太收只干不到俩个月的临时工,而且工资还不能及时兑付。相比较而言,卖药材来的现实一些,只要药材卖了就有收入。最大的优点是它是个无本生意,符合阿良当时的境况。

    后来阿良在想,他当时卖菜,挖药材这些做法,都在无意中贯彻了伟人毛的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正是由于这样,他才能解决了燃眉之急得以继续复读。

    这里再说一句题外话,直到现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成为了阿良今生处事的不二法则。不是真的,就不要胡来乱来。天下诸事,唯真不破。

    当然,伟人的伟大之处,还在于在实事求是后边又加了五个字 :为人民服务。这是一座思想的丰碑,前无古人,后有来者的为党人树立远大奋斗目标的丰碑。斯人已逝,其思想的光芒将光耀千秋。实事求是就是应变之道,为人民服务就是长久之道。

    知母这种中药材,是生长在田埂上的一种多年生的草本类植物。叶子一簇一簇的,根部埋藏的比较浅,弯弯曲曲的有拇指粗细,我主要挖的是它的根。尤其是在石头遍布石头间隙之间又有比较松软的土壤的田埂上最适合它生长。至于知母这种中药材的作用是什么,他也不知道,只知道中药材的功效要么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要么补虚补损补中益气。

    中药材保护了中华儿女几千年免遭各类疾病的侵扰,可谓居功至伟。

    阿良认真的奔走在田间,努力挖取着透着丝丝甜味的知母,期待它能为他解困抒难。他每天挖好的知母,回去后父和妹妹把根须剪掉,在阳光下晾干,一袋一袋装好就可以去收购点卖了。

    还有一种药材是麻黄,这是一种草本类植物,在阿良老家的荒滩上很普遍,它一长一片。这种植物没有叶子,一节一节的接力生长,一丛一丛茂盛的很。到了秋天的时候,它会结出好多红色的小果子,放在嘴里有一丝丝甜意,还有一丝麻味,所以不好多吃的。后来我翻了翻家里的书才知道,他是一种活络神经的药物,可以疏通经络,治疗各种关节神经类的疼痛。这种草只要用镰刀割割,割完以后立刻送到收购点,一般人家要收购新鲜的,说是提取。价格好像一斤只有几分钱。

    辛苦了一个假期,阿良又挣到了不到200元的补习费,真心的不容易,当然期间还要帮助父亲打理家里的农活。割麦子,收麦子,碾麦子,每个环节都不是省力的活。而为了节约每一分钱,父亲的农活基本都是自己干的,从来舍不得请个拖拉机什么的来减轻点负担,只是让我打个下手,用家里的一头老骡子和一架马车来来往往的劳作。耕田犁地,拉农家肥,拉农作物,全靠那头骡子。就因为此,有一次因为拉麦子阿良还和父亲闹了点矛盾。

    故事讲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下阿良家的那头骡子,他父亲一直认为它是全家的功臣,而阿良却一直对这头骡子爱不起来。但对于它阿良一直有个小小的心结没有解开,这事让他一直在心里有一种负罪感。

    也许,它的根源就起源于当时贫穷的生活吧,物要尽其用,当二骡子老去时,家人食肉还要寝皮。这让阿良觉得,贫穷有时很难让人讲道义。飘天文学_www.piaotian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