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玄幻小说 > 斜阳断鸿 > 《斜阳断鸿》正文 第五章 御卫 一
    如果说霁都戍卫军是整个郑帝国最锋利的一把刀的话,那么皇城御卫就是这把刀上最锐利的锋刃。

    望海府,位于大陆东部的,全国最为富庶的地区,聚集了郑国超过三分之一的商业区和产粮地,也是郑氏皇族统治的最核心地带。

    郑国境内长度最长、流量最大的河流——明汉河,为望海府贡献出了她的下游及冲积平原,并在望海府的最东部奔腾东逝,汇入大海。

    郑国的都城名为“霁”,便位于明汉河北面、望海府的心脏位置。历代王朝都认为此处有帝王之气,鲸吸百川、是整个大陆的气运所在,而霁城的天空确实多次出现过彩虹等特别祥瑞的云相,这才有了“霁”这个名字。

    郑国有两个超级大城,都在相对安定的东部,其中一个是在略靠北边的霁,另一个就是相对来说靠南方的、听潮府首城崇禹。这两座被称作“帝国双子星”的大都市也被看作是郑国一南一北的两个经济中心,都有远超于其它城市的人口与体量。不过在一般人的认知里面,霁城在天子脚下,政令通达、国策照顾,占了许多的便利,总是会高崇禹城一头的,而崇禹城的地位,一但走出了听潮府,便只能被称作“天下第二”了。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霁城,更多的郑国人叫他“霁都”,拥有更精锐的部队、更优秀的人才、更庞大的人口数量与资金,虽然这些年郑国隐隐地有了形成南北两中心的局面的趋势,不过霁都在各方面都还是能够稳稳地压过崇禹城一头,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城”。

    作为天子的居所,霁都所驻扎的武装力量,也是其它城池无法比拟的。

    殷英是皇城御卫北营的一名什长,虽然官位并不大,但是薪俸待遇与一般的什长不可同日而语,为皇帝安危整日殚精竭虑的他们,一年能够领取多过同类军人三倍的薪俸,除夕守岁,替皇家站完一年的最后一班岗后,还会得到一笔不的赏赐,算是一年辛苦的慰劳。

    殷英二十三,当兵三年,是最身强力壮的年纪,别看他在这皇城里只是一个的拾长,放眼整个北营,也不过是只有二十名什长而已。他们加上东营的二十名,一共四十人,直接统领着共计四百名的皇城御卫,这四百人,分归两营都尉统领,但实际上两营都尉只有决定练兵安排的权利,御卫的调动与当值安排都需要皇帝亲自点头,所以可以说他们只归属天子统领,而且他们在全郑国,不管是兵器配备、薪俸待遇还是战斗力都是毫无疑问的第一。

    皇城御卫,顾名思义是只在霁都的皇城里担任守卫、保护皇帝和其他的皇室成员的军队。皇城在霁都的最里层,与外部的政府部门、商埠区、住宅区及其它用一层金碧辉煌的城墙隔开,也隔出了皇家生活与平常百姓的距离。

    御卫满编四百人,不会多也不会少,若有缺编的情况出现,便会从其它军队里抽调精英补充——这些精英可能来自边境军队、可能来自地方军队、但更大的可能性是来自一墙之隔的霁都戍卫军。

    御卫里对每一个兵员的甄选都十分的严格——除了对士兵的体魄、战斗素质都有极高的要求外,对其的忠诚度、服从性也极其地看重;可以说,皇城御卫选拔出的每一名精英士兵都来自于三军的万中挑一,他们将成为皇室最出色的保镖兼打手,也将获得高其他士兵几个档次的待遇。其不尽相同的籍贯以及原单位出身,也保证这支“帝王的武装”内部不会出现山头,外部不会出现拉拢,能够完完全全地听命于皇帝本人。

    当然,皇帝能够完全掌控的只有这极其精锐的四百人,只在非常时期才用得上,而不管平时还是战时,要维护郑氏的统治,他所更加倚仗的都会是各地车骑都督、府督麾下的常备军,特别是其中翘楚,也就是驻扎在自己脚下的“霁都戍卫军”。

    与其它地方由府督一人总理地方军权不同,霁都戍卫军兵员充足、兵种复杂、军费也单独立项,全军分为五部,每部一万人,以轮换的方式负责都城守卫,由五名武官分别率领一部,五人分别称为:

    左领军、右领军、前领军、后领军、中领军。

    虽然理论上皇城御卫也应该是霁都戍卫军的一部分,但是霁都戍卫军并没有专门设置与皇城御卫有关的官职。虽然在军界的其它部队认知里,皇城御卫和霁都戍卫军同属于都城武装,应该是同一支军队,但是皇城御卫的事实领导者一直都是在任的帝王,这让霁都戍卫军怎么敢染指?

    在五领军之上还设置有“戍卫都护”一职,“都”有全部、“护”有监护的意思,戍卫都护不掌军权,但是官位在五领军之上,负责监督领军的行为作风如何以及有没有结党营私的情况,若是在特殊时期,也能够调遣一部分五领军的军队。皇帝往往把戍卫都护的职位交给自己的近侍或者是皇室成员担任,戍卫都护不受统属于贲育阁,也与之没有别的的关系,其设立的初衷反而就是要与之互相制衡。

    所以作为管理天下兵马的官署,只有霁都这一个地方的军队可以不接受贲育阁两位上卿签发的命令;当然,到了战时,一切又都是可以便宜从事。霁都的军权构成如此特殊,也是提防皇权受外臣觊觎的一种手段。

    为了霁都防务能更加稳妥,也为了防止各地车骑、府督拥兵自重,郑国每三年会将各地的军队构成进行调整——从各地优秀的部队和中级将官中抽调一部分到霁都戍卫军中任职,又在霁都戍卫军里挑选出任满三年的军将,将二者进行轮换。在一次轮换以后,其中有造化又有能力的,便可能赶上机会,在这三年里的某一天被调入皇城之中给天子担任亲卫,不过大部分人都只有在霁都呆三年的份儿,三年后又回到地方或边境的军队里,还多半都不是原籍。

    对于大部分的郑国士兵来说,参军伊始展望自己即将到来的戎马生涯,最高的目标一般只有两种——一是盼着成为将军,二是撞运气成为皇城御卫,由此可见皇城御卫在一般士兵的心中地位也是非常,当将军要靠个人实力,入皇城御卫那得要实力与运气兼有才行。

    殷英就是属于那极少数的既“有造化”又“有能力”的。在那次两年前进行的调整里,他因为素质突出,从原本自己的入伍地被调整到霁都戍卫军的左领军麾下,驻守在霁城西方的军营。在戍卫西军几个月后,因为在军营里一次大比武时非常以极大的优势获得了优胜,殷英便被碰巧做任务在场的御卫的一名佰夫长直接领走了。

    那一日天十分炎热,他与其他几人需要穿上八十斤的重铠在一片泥沼的地形里跑两个来回,约合六十丈;再爬过三座三丈余高的近乎是堆成直角的土山,先完成者为优胜,优胜者能从士兵被直接提拔成伍长。

    沼泽和泥土都是左领军特意派人到数十里外的山林里运来的,据说他在搬运这些玩意儿的时候也举行了一次大比武,来看看谁搬得最多、最快,最后优胜那个人被提了拾长,不过长了一身的痱子。这把不知为什么只有伍长可以拿了,不过按下厚此薄彼不谈,这位左领军的爱好着实是让人猜不透。

    殷英是十个参赛代表里最快跑完全程的一个,当他跑到终点把自己的那根香一捻灭,再高高举起来给裁判看的时候,全军都只看得到一个满身都是泥浆,完全看不出他身上还穿了铠甲的泥人。先跑完的殷英也需要等待最后一名到终点后才能离开,等最后一名跑完全程,要宣布今天大比武的结果时,他身上的泥浆都快干成了另一层铠甲,泥土印子嵌进了重铠的铁片子去了。当天晚上殷英和几个同袍偷偷洗澡,他一个人在明汉河里暗戳戳地搓了半个时辰才把泥块都搓掉。

    “不就是个伍长至于这么拼命吗?以你的能力再等不到一年就也升了。”

    一个同袍见他身上全是泥印子,不好好泡一泡的话能连着皮给你搓下来一层。

    不至于那每月可多二十钱的薪俸啊!一年就少挣多少殷英心里这样盘算着,他当时还不知道,自己以后当兵,能完全不为钱的问题担忧。

    那佰夫长跟左领军要人,要带他去皇城御卫,起初殷英还不愿意——他本来就要当伍长了。后来通过了层层审查,来了北营,殷英也浑身都不舒坦,这个地方对他人身自由限制太大了。殷英在刚开始那几天盘算着哪天能犯一个不大不的错误,好被赶出去——听北营的老兵说,在皇城里不多长个心眼是容易掉脑袋的,他怕找的事稍微大一点他就得掉脑袋,因此不敢轻举妄动。直到他到北营的第七天,正好碰上了月底,给他核算了七天的薪俸发下来,比他从霁都戍卫军离开时领的大半个月的都多。

    殷英把黄色的饷银袋抓在手里,他这才发现,自己之前一天到晚都削尖了脑袋要想法子出去,这得是一件多么愚蠢的事。飘天文学_www.piaotian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