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玄幻小说 > 瓶中雪 > 《瓶中雪》正文 第七十三章 旅途见闻
    待到润玉离开广陵时,张达作为叔父又赠送了许多东西。其中包括粮食的种子和一些耕牛,单独装了一大船,还安排了一批工匠随行。张继兴担任下邳典农中郎将,负责安置流民,组织屯垦,这些人员物资都是最要紧的,张达此举诚可谓是雪中送炭了。

    当然,张达对润玉也是相当的和善,在广陵城招待得周到不说,润玉临走前,他还封了一封礼金给她。润玉百般推辞,张达却一口咬死,说是给她补从前的压岁钱,要她一定收下。润玉万般无奈地收下,确实记下来数额准备报给母亲,好回头还张达的人情。

    一行人乘船逆着风,花了快六天才到达淮阴。自从江淮运河开通之后,淮阴迅速地繁华起来,地位已经超过了洪泽湖南岸的盱眙。而且疆界北移之后,盱眙的战略地位下降,淮阴则借着移镇的机会一跃成为新的郡城。

    李瑀将润玉一行人护送到此处,便不再向前了。这段时间的相处,让润玉对这位“幸佞之臣”的印象有了很大改观。李瑀平时沉默寡言,但直挺挺地往人堆里一站,自有一种不群的气质,让他和其他人分别开来。

    听闻他私生活放浪,但他在岗位时足以称得上是尽忠职守,对她是相当地尊重,也没有调戏她的侍女这一类事情的发生。以润玉乘船的体验而言,李瑀和水手们要成天待在这些狭小的空间里,难免会感到压抑。水手上岸后去青楼或是找情人,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不应该以此来非难李瑀的私德。

    李瑀和她作别之后便回了广陵,继续在那里经营水师,而接待和护送她的任务,则交给了檀道济。

    张继兴曾不止一次地对润玉提起过,檀道济和他的关系很亲近。而且在润玉知道,檀道济是母亲一族“乡里旧党”,并且作为是母亲陪嫁的卫士被伯父起用之后,对他更有了一层亲近之感。

    尽管檀道济多少知道一些润玉和继兴的关系,但是还是非常客气地称她为“小女君”。润玉手下那五十人的部曲,都是张大雍和郗道茂从退役的北府老兵中精挑细选出来的,他们深受郗氏的恩惠,对郗道茂和润玉忠心耿耿。檀道济的手下,也是以北府兵为骨干。

    北府兵的雏形乃是郗鉴镇京口时收编的徐兖二州流民而来,在谢玄手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在淝水一战中大破前秦,成为天下强军。北府兵的兵权最后是流转到了王恭手上,王恭起兵失败后,北府兵分裂,京口北府兵归了刘牢之,广陵北府兵归了张大雍。

    张大雍娶了郗道茂之后,凭借着郗氏在江北的故义,将广陵北府兵改组为江北镇军,在与后燕的历次对战中打出了名头。孙恩卢偱作乱江南,张大雍渡江镇压,京口北府兵名义上也归他统领。

    平定孙恩卢偱之乱后,张大雍未能镇守京口,京口北府兵的兵权也一路流转到了刘裕手中。张大雍击败刘裕之后,以檀道济和王镇恶分领其余部,江北镇军除一部交给陶弘毅镇守寿阳外,其余的作为张大雍亲军驻守建康周围,由张达李应等人分统之,最近则有将其和新军一起合编为禁军的意图。

    王镇恶手下的北府兵,已经跟着去了寿阳。檀道济手下的北府兵,经过这几年的南征北战,再加上最近徐县的那一千五百人都归了张继兴,他已经不满万人,只好在当地收编流民青壮为用。因为事务繁忙,檀道济不可能亲自接待润玉,而是派了佐吏领着润玉游玩。

    淮阴自从运河开通以来,便日渐繁华。檀道济将临淮郡治所移到此处,运河东西两岸,淮河南北都兴建了城区,繁华更甚。几处城区除了以渡口渡船相沟通外,还在两岸架起了高度惊人的木制拱桥,犹如一道飞虹架在河的两岸,乃是神工部的手笔。

    这让润玉大开眼见,这桥可比建康城清溪上的石质平桥壮观多了。甚至桥下还可以行船,润玉站在桥上,就曾真真切切地看见过一艘中型漕船从桥洞内通过。

    此处商贾云集,南边的来自广陵、京口、建康和三吴,北边的则来自脱瓯之地的项城,永嘉之后,那里被称为边荒集。货物运到广陵之后,将会逆江而上,到达江州、荆州。蜀地光复之后,那里的特产同样会顺江东下,加入贸易中来。

    赋税部在这里设有分司,国营部亦在此处设有海盐专卖的商号,江淮所产的海盐,是经边荒集卖往北方内陆地区最紧俏的商品之一。

    饶是润玉曾经在度支部学习过一段时间,但当她了解到赋税部在此处一天的税收和盐号一天的营业额之后,依旧大为惊叹——用日进斗金来形容都有些寒酸了。

    郗道茂的做法是对的,在淮阴,润玉一样可以买到好吃的糕点捎给继兴,若是在建康买了,只怕在半路上就要坏掉。

    三天时间很快过去,因为淮河以北的郡县刚刚稳定,檀道济不想冒险,又派了二百名作战经验丰富的军士加到了润玉的卫队中去。

    起初东晋的军队多由流民收编而来,士族蔑称之为“兵”、“卒”,遂有“丘八”之俚语,军队本身也以此为耻。张大雍编练军队,切实地提高了他们的地位,不称“兵卒”,一律改称为“军士”,“士”可指古时“卿大夫士”的“士”,犹言“士族”之“士”,广陵北府兵因此改名为江北镇军。

    自从编练禁军以来,广招良家子与乡里豪杰入伍,军士的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更因为优厚的待遇,在世人眼中的地位急剧提升。破落士族和中小士族都乐意让子弟从军,或和军官们联姻。高级士族依旧蔑视军族,但亦不乏谢煌这样的士族孽庶子弟入伍,以期得到更好的前程。

    京口北府兵对这些江北同袍的好运感到羡慕乃至嫉妒,刘牢之、刘裕只知道利用他们进行争霸,却没有试图提升过他们的社会地位。他们同样感到理亏,毕竟他们跟着刘裕和张大雍这个前统帅作战过,低江北的同袍一等也是应当。

    如今张大雍宣布檀道济和王镇恶手下的两支北府兵同时改组,今后同属禁军一系,薪水待遇也同禁军看齐,怎能不让这些老兵感恩戴德,誓死效力?

    护送润玉的二百名军士有好些是那五十人部曲的同袍、老乡,有旧情谊在,合作起来也十分愉快,一路上都没有起什么冲突。这种巧妙的安排,足以看出檀道济在细节之处的用心。

    如今东晋在淮河以北的土地,以下邳为中心,良成、司吾,包括濉河沿岸的取虑、睢陵、下相归陶弘毅直辖。檀道济镇淮阴,而有泗阳、淮浦、海西和曲阳。张继兴领有徐县(高平并入)、夏丘、僮县和凌县四线,治所设在僮县(在今安徽泗县境内)。这四县近旁都有大河支流流经,僮县东北就有潼河,水网密集,适宜耕作。

    润玉一行人先沿着泗水一路北上到凌县,再自凌县一路向西去往僮县。淮北的春耕来得比南边往,再加上流民需要先行安置,才能投入生产,所以一路走来,处处可见的依旧是忙着春耕的人。

    农业部往此处派遣了许多农官,都张继兴归典农中郎将管辖,负责指导流民耕种合适的作物。

    随着一点点接近僮县,润玉的心也跟着一点点悬了起来。他变了吗,黑了吗,瘦了吗?还是说他的心已经变了?经过快半年的分离,他的心是否和刚离开时一样,依旧是非她不可,一生只要她一个?

    僮县秦时便已设县,历经两汉魏晋而不废,夯土城墙保存完好,稍加整治就能派上用场。官署在县城正中,其北有校场营房,可驻五百人。城南有大营,城外地势险要处各有几处小寨,各有驻军。

    润玉来到典农中郎将的官署,张继兴新征辟的佐吏告诉她,张继兴去了城外巡视,不在城内,这倒让润玉忐忑的心有所安定。

    郑吉升了营司马,领了那营转正的民兵驻扎在徐县,黄龙和张威陪张继兴一道去巡察了,留在城内的是润玉最熟悉的沈默。沈默如今可是春风得意,不仅升为司马,领一营人马,还当上了典农中郎将长史,可比当年陶弘毅之于张大雍。

    沈默见到润玉,自然是大喜过望,口称女君,就要下拜。润玉视他为张继兴之友,又如何肯让他拜下去?沈默刚跪了一半,就被她扶起来:“沈大人是润玉和继兴的旧友,润玉又如何能受沈大人一拜?”沈默被她扶起来之后,自然是对其好感大增。

    令润玉真正感到意外的事,谢煌也在此处。原来张继兴俘虏了一千多匹战马,除了送了一部分给陶弘毅(到底是陶叔父、顶头上司)和檀道济(檀大哥不是白叫的),还有七八百匹,足以拥有自己的骑营。除了以穆天养和那五十人马队为骨干外,张继兴还向建康禁军要了点人来,当然这免不了再分给张大雍一些好马,谢煌便是借这个机会过来的。因为缺乏人手,直接升了都头,给穆天养当副手。

    润玉和谢煌寒暄了一会儿,谢煌就在沈默的眼神威胁下先走了。沈默先给润玉手下安排住宿,然后带着她来到张继兴的官署:“主公便住在此处,当然,一旬中有三日是宿在大营中值守的。”

    此处官署占地更小,除了办公的大堂外,只有两间院子。沈默心中说着“虽然可能没有必要”,但还是给润玉一行安排了空置的院子。润玉并没有沈默想象中的那么娇气,照例让仆妇多大地铺容一容,便让沈默带她去找张继兴了。

    沈默带她出了西门,行到农田布列处,张继兴就在那里。飘天文学_www.piaotian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