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穿越小说 > 抗日之超级战神 > 第四百三十四章:接受邀请(求订阅!)
    两个月的时间转眼间就过去了,铁血团的军官培训班也顺利在草原结业,各连排长以及战斗骨干也都返回了各自的部队。

    这边刚刚结束,北平这边又有电报发来了,询问马铮考虑的怎么样了,是否要接受邀请到南京参加国庆阅兵。

    因为眼下已经9月份了,而南京政府的国庆日是每年的十月十日,所以现在距离国庆已经剩下一个多月的时间了,不管去还是去,都应该给一个回话了。

    面对这个问题,马铮陷入了沉思,但最终还是决定去一趟!

    马铮始终认为,眼下的南京政府与他是友非敌,所以南京也不是龙潭虎穴。

    他也相信蒋委员长不会目光短浅到拿他开刀,不然华北的国军和日军联合起来对付铁血团的话,马铮不认为自己会比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的下场更好!

    而且,这次老蒋亲自让人邀请自己南下参加阅兵仪式,显然是很看好自己,有心拉拢铁血团,自己又何必拒人千里之外。

    要知道眼下已经是34年的九月份了,不出预料的话,再有两年多一点时间,全面抗战就要爆发了。

    自己不指望国民政府能给他们铁血团多少帮助,但是只要给他们一个合适的身份,并允许他们在关内打鬼子,这对于铁血团来说那就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儿。

    而且,有些事情自己也有必要提醒一下老蒋,免得到时候还会发生前世的悲剧。

    比如说淞沪会战,比如说南京保卫战等等,这些战役从后世的眼光来看,都存在致命的漏洞。

    就拿淞沪会战来说,这场战役在很多人看来拖住了日军三个月的时间,而且还将日军由北南下的战略进攻改为了由东向西,这为中国能坚持八年奠定了基础。

    甚至于,也是因为这几个月在淞沪地区的坚持,中国才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疯狂叫嚣。

    但是将这场战役扳开了揉碎了仔细分析的话,就能明显看出,这场战斗是一场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战场、用错误的战略战术所进行的一场战役。

    因为在战前国军统帅部预订的作战方案里,是不应该在上海投入比较大的兵力进行大规模会战的。

    原因很简单,上海一马平川,没有地理障碍可以利用,攻守都不方便。

    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之后,国军准备的第一套作战方案是,一旦中日再次在华东地区发生战争,应该立足于在江阴到乍浦一线修筑的国防工事进行持久抵抗,消耗日军。

    如果江阴一线的国防工事失守,那么应该退到南京附近,依托南京外围的山区进行防御,进行抵抗,在消耗一段时间后,从两翼包围日军,并伺机歼灭之。

    从这个作战计划就可以看出,这个作战方案是把中日战争当成一场局部性的战争来对待的,假定日军不会全面动员,中国也不用全面动员,只在南京到上海这一线的长三角平原地带作战,速战速决。

    但到了1935年之后,情况又有些变化,国军统帅部修改了原定的作战方案,成立了一个京沪卫戍司令部,由张治中担任司令长官,下辖的部队主要是87、88师,这是两个德械师,是当时中国装备最好的部队。

    但因为按照一二八淞沪抗战之后列强调停停战的协议,中国不能在上海驻军,所以国军的部队主要驻扎在当时的京沪线沿线的无锡、苏州这一带,这个司令部对外也是不公开的,但秘密组织基层军官到上海勘察过地形,做过一些前期准备。

    到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情况就完全变了。

    因为国军和日军在华北的战争并没有引起列强干预,所以国军统帅部认为应该做好准备,在淞沪战场先下手为强,以两个德械师进入上海,包围日本租界的日本驻军,全部消灭,让日军在陆地上失去支撑点,然后就是抗登陆作战,相对来说容易一些。

    所以,8月11日,国军部队就开始秘密开进上海,开始准备,包围了日军。

    但因为国军统帅部考虑到列强干预等等因素,一直到13日才和日军发生了冲突,打响了第一枪,但很快又停下来了。14日两军又有接触,但很快被叫停,一直到17日才真正全面打响。

    这就导致国军的原定作战计划完全失效,留给了日军调兵增援的时间,最后让淞沪会战变成了添油战术,国军逐步增兵,日军也逐步增兵,国军先后投入战场的部队总数达到75万人左右,日军先后投入的部队达到二十多万人。

    其次,淞沪会战过程中,国军决心多变,犹豫不决,该打的时候不打,该撤的时候不撤,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无谓的损失和减员。

    该打的时候不打,就是前面提到的,在已经包围了日军、可以消灭的时候,没有马上开始攻击,攻其不备,而是犹豫不决,迁延时日,留给了日军太多的时间增调援兵。

    等到日军援兵源源不断的到达战场之后,国军就攻不动了,原定的攻击作战变成了防御战。到最后国军就只能被动防御了,不提之前消灭日军的计划了。

    该撤的时候不撤,这个说法可能大家比较难理解。

    我们在这里要解释一下,在敌我力量对比比较悬殊的情况下,如果发现战局对自己不利,只要能有组织的撤离战场,保存有生力量,以利再战,这仍然是成功的,长征就是这个意义上的胜利。

    但国军在淞沪会战中却多次出现了该撤的时候不撤的情况,尤其是在攻势作战变成防御作战之后,国军第一线的阵地是在上海北部一线进行抵抗,其间发生了血战罗店等比较著名的战斗,确实是可歌可泣、比较悲壮的。

    在第一线失守之后,国军退入第二线阵地,依托蕴藻浜等小河流,继续与日军对战。就是为了掩护国军撤退,才出现了姚子青营坚守宝山县城、最后全部壮烈殉国的战斗。

    这是国军的第一次撤退,应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虽然牺牲了姚子青营,但大部队都按计划撤退下来了,到了第二线阵地,还可以继续打。

    在第二线阵地上,国军不断投入兵力,日军也不断投入兵力,在现在宝山区的顾村、杨行、大场镇一带都进行了持久抵抗,虽然战术上也有一些问题,但总体来说还是可以说得过去的。

    国军抵抗到十月下旬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坚持不住了。

    为什么坚持不下去了呢?

    因为是添油战术嘛,日军这时候已经取得了制空权,不断的轰炸京沪线,后面的部队到了南京、镇江一带,就只能徒步往上海前进了,粮弹物资也都上不来,所以这时候国军已经油尽灯枯了,打不下去了。

    既然打不下去了,那么就应该撤退,像之前从宝山撤退一样,留一个部队阻击敌人,掩护其它部队撤退。

    但在这个该撤的时候,国军统帅部的决心又开始反复动摇,一拖再拖,前后拖了一星期,等到实在顶不住了,才下决心退到苏州河以南。

    除此之外,部队在撤退的过程中的表现也令人羞愧!

    都说兵败如山倒,国军从淞沪战场扯下来的时候那叫一个一路狂奔,一泻千里,以至于“京沪杭国防工事”屁用没起就丢了,着实令人汗颜!

    那个“京沪杭国防工事”又叫“吴福锡澄防线”,是国民政府为守护南京城而修建的最重要的防御工事。

    该国防工事是1933年由参谋本部城塞组设计,阵地内设置一线阵地和预备阵地,建有射击、观察、通讯、交通、伪装、掩体、障碍等设备,以轻机枪、重机枪、战防炮工事为主体,组成环形防御体系。

    建筑材料以钢筋混凝土为主,尽量利用天然障碍物,辅以人工障碍,形成永备工事。

    从1934年开始,军事委员会先后派第36师、第57师、第87师、第88师、独立工兵1团、工兵学校练习队、宪兵团,分期分批修筑。

    这个国防工事可谓工程浩大、到全面抗战爆发前,尚未全部完工。

    虽然工程尚未完工,如果运用得当 一样可以有效的杀伤敌军,减缓敌军的攻击速度!

    毕竟蹲在混凝土工事里面,总比堆在上海的滩头吃炮弹要强的多!

    要是运用得当的话,这道国防工事阻挡日军一两个月问题不大!

    就算只能争取一两个星期也成啊,有了这么多时间,南京保卫战总能多准备一些时间,最不济城里的居民自然可以多撤退一些,也不至于发生后来的惨事。

    结果淞沪会战国军兵败如山倒,国军精锐几乎全被打垮, 国府也没有组织部队进入工事依托坚固工事防御作战!

    以至于这些花巨资建造的国防线,号称“东方马奇诺”最终形同虚设!

    而为什么不起作用呢?

    李宗仁、白崇禧和刘斐的回忆录中都指出一个原因:没钥匙!

    原来该工事建成后,所有的钥匙都交给当地保甲长保管,战事一起,这些人都不是军人,逃得无影无踪。

    好,这个理由真的是足够奇葩的,世界各国有国防工事建好后不留军人驻守看护的么?

    怎么将钥匙交给平民百姓保管?

    即便有这样那样的理由,就算是没有钥匙,那这么重要的建筑钥匙,你军方国防部没有备用的么?

    南京战役之前的淞沪战役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国军高级将领都没人想起这里还有一条国防线么?

    就没想过事先派人到工事里观察清理,准备迎接部队入住么?

    结果国军部队从淞沪溃败下来,竟然很少有人知道有这么条坚固防线,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而像这样的事情,战争前期还有不少,简直是不胜枚举!

    以前没机会,只能在史书上徒呼奈何!

    但是眼下马铮有机会改变这些,他怎么可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些惨剧发生呢!

    原本马铮是打算等到抗战全面爆发后通过写信或者是何长官等人来弥补这些漏洞,但是他也知道未必就能起到效果,毕竟这么大的事情,南京城里的那些头头脑脑们怎么可能听他一个小土匪的建议和意见的。

    但这次是一个好机会,如果能在南京城见到那位蒋委员长的话,或许真的能说动他注意这些事情。

    如果说,铁血团能直接和南京方面保持联系的话,这事儿就更好办了!

    所以,哪怕此去山高路远,哪怕会有一些危险,马铮还是觉得有必要去一趟。飘天文学_www.piaotian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