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玄幻小说 > 大时代的梦 > 工匠大师 第九十一章 唐三彩(6)
    总之,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真品唐三彩与高仿唐三彩釉里的不同,那就是高仿品开片细小,真品开片极为细小,差别就在一个“极”字,其中奥妙不是比较着看很难说明谁细、谁更细。

    时光历经百年可以渗透釉面,把一些褐、黑等色的杂质带入釉里,凝结在釉下胎表,部分真品的釉下会出现这一情况。釉的开片虽不是很细,但纹路是非常紧密的,绝无向两边分开的现象,可杂质竟穿透纹路渗入釉里慢慢积累形成黑褐色的沉积物,沉积在釉下的杂质越多,釉下的胎表就越黑,反之就越淡,在透明的釉下清晰可见。出现这种现象并不奇怪,只要有足够长久的时间就可。高仿品釉下胎表之所以没有这一现象,就是因为它没有百年以上的时间,短时间的“速成”是毫无结果的,即使有杂质侵入,也不会透入肌理。

    唐三彩,已经不再是人们想象中的立体的物件,也不是陪葬用的物件了,已经从地下走上了地上,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了,上面介绍唐三彩的时候对其历史也做了详细的说明,唐三彩逐渐的往平面三彩发展,也就是郭爱和等一些大师研究开发的平面釉画,并开发了三彩艺这个品牌。

    古代陶瓷的制作工艺,是古陶瓷鉴定的一个重要依据,而一般收藏者却往往容易忽视这个问题。这个忽略唐三彩内壁指纹压痕,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常常会把精力集中于观察陶瓷的器型、釉色和开片这种外在的因素;另一方面原因是,对于一般收藏者来说,不可能亲临现场了解陶瓷的制作工艺,他们很少去过现代陶瓷的制作场所,更少去过我国各地遗留下来烧陶遗址,他们不了解遗址中各种炉窑的构造,因而,他们对制陶工艺所遗留在古代陶瓷上的痕迹,关注极少,从而使一些对于鉴定古陶瓷真伪十分有效的痕迹被忽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撼。

    唐三彩陶俑内壁上的指纹,就是这样一种痕迹。它是古代唐朝的制陶工匠留下的制陶印记,更是今人鉴定唐三彩真伪的标志。图6—27和图6—28两张照片,拍摄的是唐三彩女乐俑的内壁,从照片上可以清晰看到内壁上的指纹。之所以提供两张照片,是要说明,这种留下指纹的唐三彩,不是个别的现象,是细心的收藏家在各种人物俑上经常可以发现的特征,所以这个特征可以作为鉴定唐三彩真伪的依据。

    请读者分析一下这两张照片,就可以发现,这两张照片上的指纹都不是一个手指留下的痕迹,而是两个以上的指纹,或者说是同一个指纹重叠而成的多个指纹。这个现象说明,唐代的工匠在制作唐三彩时,不断用手指捏塑坭坯,因而在内壁上留下了这种重叠的指纹痕迹。

    从黄冶窑遗址出土的唐三彩制品来看,唐三彩的制作是采用模制成型工艺,这种工艺,有着严格的造型要求,所以,唐三彩制品,尤其是一些底部开口的人物俑,在脱模后,其细部特别是接缝处,都会经过手塑加工。这个特殊的工艺流程,既带着强烈的时代特征,又要求十分高超的手艺,这种手艺,在唐三彩制品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终于使现代的收藏家看到了这些不着名的唐代工匠的指纹。

    这些指纹,既是我们鉴定真假唐三彩的依据,更使我们对唐代的工艺匠师的“芝麻釉”、“翘皮纹”;褐色釉类似烧焦状的釉面开片则多呈爆裂状,与胎体分离似乎更明显;绿色釉开片则没有黄色釉开片细;白色釉开片与红色釉开片大致相同;蓝色釉和墨绿釉则多数开冰裂纹,走纹虽也细密,但纹片很少有上翘现象;真品唐三彩器的开片往往是比较复杂的,就是同一器物釉面的开片也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地方开片均匀极细碎,而釉薄之处开片细而不碎纹路稍长。飘天文学_www.piaotian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