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玄幻小说 > 大时代的梦 > 工匠大师 第六十六章 手工核雕(3)
    “九螭”揉手核桃和“九龙”揉手核桃各有千秋,我是特地留作压阵之说的。

    “九螭”揉手核桃呈不规则椭圆状,最大直径近4厘米,色泽紫褐油亮,有滋润感,手感熟滑,是积旧熟陈之物。

    螭与龙皆为龙,而九条龙至尊至极,于是汉魏时有九龙殿,五代时有九龙帐,九龙冠、九龙袍、九龙壁、九龙柱,不一而足,龙的图腾成了中华文明的象征。

    “九螭”揉手核桃和“九龙”揉手核桃皆选取山核桃雕制,艺人依凭胸竹驾驭刀等。核雕的原材料有核桃、桃核、橄榄核、象牙果核、杏核、樱桃核等等,最佳的是油橄榄核,体积仅有一节指头那么大。

    在这么小的橄榄核上进行雕刻,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正是由于其操作上的高难度,核雕技艺鲜有传人。果核雕刻的起源尚待考证。

    明清时期,我国大型雕塑艺术无大发展,然而小件雕塑品和工艺品的装饰制作却搞得生气勃勃,富于创造性。其中的桃核、杏核雕刻和橄榄核雕刻是一个颇有特色的品种,其作品的构思和雕刻都达到了极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境界,被人称作是“微雕神技,艺术奇葩”。

    明、清两代这种核雕的微雕艺术堪称一绝,当时京城和江浙一带官宦商贾中流行玩赏竹木牙雕等古玩奇珍,精湛而玲珑的核雕艺术品就是当时人们搜罗的热门之一。

    据史籍记载和文物考证,果核雕刻在明代已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明宣德年间,夏白眼在橄榄核上雕刻16个小孩,每个小孩仅有半粒米大小,眉目清晰。

    明代最有名的果核雕刻家是天启年间江苏虞山的王毅。他在天启二年创作的“赤壁之舟”是果核雕刻史上的珍品。

    舟长约3厘米,高约0.5cm,中间为舱,上以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4扇,且能开合。窗旁雕栏上,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船首刻苏东坡及其好友黄鲁直、佛印和尚3人,其中苏东坡、黄鲁直两人共执一书阅读,而佛印和尚如同弥勒,袒胸露乳,左臂挂念珠,念珠历历可数。

    船尾横竖一楫,楫的左右各雕刻船夫一人。船背题款:“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刻”。字迹细如蚊足,又刻篆章“初平山人”。这件核舟成为后世果核雕刻名匠仿效的典范。,把核雕艺术推上了历史的高峰。

    明代文人魏学伊着有一文详记其事。新中国建立之后,被载入中学课本,核舟也因此名传华夏。宜兴雕刻家丘山精于胡桃核雕刻,题材大多为苏东坡游赤壁、渔家乐、百花篮、山水等。

    清代,果核雕刻的艺术水平进一步提高,以江苏为传统产区。康熙年间,苏州金老、嘉定封锡禄以及乾隆年间的苏州杜士元、沈君玉等都是果核雕刻名手。

    封锡禄的橄榄核雕刻“草桥惊梦”,屋宇、人物等在构图上安排得当,并配合疏柳藏鸦,柴门卧犬,充分表现了乡村夜景。沈君玉的橄榄核雕刻“驼背老人”,头戴棕帽,蓄胡须,衣服肩部有补缀,手持一扇,扇上刻有诗文;他用杨梅核雕刻的“猕猴”,眉目毕具,据记载,有的艺人以桃核雕刻串连成108枚念珠,每枚念珠刻有3~6名罗汉,姿态各异,面目无一雷同。

    此外,嘉庆、道光年间,福建霞浦的果核雕刻名匠方建劭创作的“东坡游赤壁”,“篷窗撑辟,江柳掩映”,舟中人物、舷橹刻画细致。自古至今,玩核的名人举不胜举,从明、清的皇帝,到王公大臣,从富贾巨商到三教九流,明熹宗朱由校自己亲自动手雕刻,清乾隆皇帝更是对核雕偏爱有加。

    他们把小小核雕作为一种垂挂在衣带、纨扇或是绣袋下面的坠物,作为装饰和点缀,一方面也可玩赏。后来至清代中期开始,核雕物品就不光作为坠物装饰和点缀了,许多橄榄核和胡桃核雕刻工艺品专门供文人雅士或富家子弟手里摩挲把玩。

    用橄榄核雕刻的各种花船小船还可配上镂空雕刻的象牙、红木座架,陈设在微型博古架上欣赏。果核雕刻品价值也不断攀生,由把玩品逐渐变成了兼收藏、升值、欣赏、健身等多重功用于一身的工艺品。

    核雕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让无数藏家玩家惊叹和入迷,行情始终看好,这也激发了心灵手巧的艺人们的创作热情和才智。今天的核雕继承前人精湛的传统技艺,同时融入了新时代的内容和技法,把这一古老而又神奇的民间艺术推向又一个高峰。

    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核舟表现的多是古代人物,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杨洪武雕刻的核舟“南湖红船”把写真肖像人物引入核舟创作中,写实刻画了党的一大代表,展现了“日出东方、开天辟地”的伟大创举,当为别开生面,既是古为今用,也是推陈出新,使古老的核舟艺术赋予了新的内涵。

    核舟“南湖红船”,橄榄核材质,杨洪武先生于2006年6月创作完成,2009年3月12日捐赠中国航海博物馆。据悉,杨洪武此次捐赠的核雕除外,还包括、两件作品。

    核雕这种精致而小巧玲珑的微型工艺品,只要雕刻者雕镂技艺精湛,创作的题材符合当代赏玩和收藏者们的口味,又具有一定的新意和品位,这样的核雕永远受人青睐和珍爱。

    果核雕刻的主要工具为锉、凿、钻。锉有毛锉、光锉、圆锉。凿刀有方凿、圆凿两种。果核雕刻的工序是:

    1用毛锉、光锉将果核进行初步加工。

    2设计构思,并在果核上画样。

    3用圆锉按画样进行粗加工,做出粗糙的造型。

    4用凿刀雕刻细部,并以小方凿刻画人物的眉毛、眼睛,以小圆凿刻画嘴部等。

    5磨光,上蜡。最后打眼,串连成念珠,或配以底座,作为欣赏品。

    橄榄核雕顾名思义就是在小小的橄榄果核上雕刻出各种动物,人物的形象,其中以十二生肖的雕刻最具代表性。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各具情态,惟妙惟肖。还有十八罗汉、八仙过海、各种花鸟虫鱼等雕刻,刻的大多是神仙人物、避邪神兽、吉祥物等等,精巧玲珑,是一种垂挂在衣带或纨扇或绣袋下面的坠物,作为装饰和点缀,亦可玩赏。

    清中期始,核雕物品多用橄榄核和胡桃核雕刻,专门供文人雅士或富家子弟手里摩挲把玩。用橄榄核雕刻的各种花船小船还可配上镂空雕刻的象牙、红木座架,陈设在微型博古架上欣赏。

    核雕的主要工具为锉、凿、钻。锉有毛锉、光锉、圆锉;凿刀有方凿、圆凿两种。先用毛锉、光锉将果核进行初步加工,再设计构思,并在果核上画样。

    经过了画样工序后,用圆锉按画样进行粗加工,做出粗糙的造型;用凿刀雕刻细部,并以小方凿刻画人物的眉毛、眼睛,以小圆凿刻画嘴部等;最后经过磨光,上蜡,打眼,串连成念珠,或配以底座,就成了欣赏品。

    核雕艺人之核雕作品最早见着的则是明代魏学洢作一文。明人魏学作,描述明代天启年间核雕艺人王毅所作橄榄核舟“东坡赤壁游”,人物栩栩,舟棹如画。

    在橄榄核雕刻方面颇有影响的是在苏州光福、舟山一带;橄榄核雕刻成的各种图案,多如真的一般无二,工艺相当精湛。

    一双巧手一个桃核,此人用六十年的时间传承和守护着阎良核雕技艺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明代魏学洢的让我们领略了一代奇人王知远及其巧夺天工的核雕艺术。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明代魏学洢的让我们领略了一代奇人王知远及其巧夺天工的核雕艺术。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明代魏学洢的让我们领略了一代奇人王知远及其巧夺天工的核雕艺术。

    斯人已远,空留往事让人们畅怀幽情。不过,薪火相传,中国的古老技艺总是有一代又一代的匠人愿意付出一生的时光去守护它、赓续它。今天虽然没有了王叔远,但核雕技艺依然在传承。在西安阎良有一位叫赵秉科的核雕技艺传承人,由于技艺精湛,被人们称为“桃核赵”。

    “桃核赵”祖籍陕西蓝田,1943年出生于古城西安的一个艺人世家。他16岁时师从我国着名核雕老艺人孙光明和漆器老艺人杨尚武先生学习核雕和漆雕技艺,同时兼攻石、骨、木、篆刻等雕刻艺术。至今,他已经从事核雕艺术五十多年了,其作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并于2008年被陕西省政府评为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我们今天在急切地呼唤“匠人精神”,所谓“匠人精神”就是能守得住寂寞,执着、痴迷于一件事,每天重复着同样繁琐、复杂的工序但从不厌倦,并愿意用一生去守护它、传承它。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桃核赵”是一位真正的匠人,他痴迷于桃核雕刻,近六十年的核雕生涯,看似每天都是重复着同样的工序,但每天对他来说都是新的,每道工序对他来说也是新的。飘天文学_www.piaotian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