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科幻小说 > 人生峥嵘 > 《人生峥嵘》正文 第一次过生日
    宜荷七十岁这年,桔玉提议这次一定要给母亲好好过个生日。宜荷却仍是不同意,你妈我一辈子都没过过个生日,如今过的是个啥?桔玉说,就是因为以前没过过现在才要过呢。宜荷低下一头雪白的头发沉思片刻,心下是刚有一些被说动,却转念一想又说道,还是不要讲究了,一过开每年都得过,哪里有那些银钱?你看你大舅从六十岁开始过的,年年劳师动众,费钱费事,可人家是每个月都有粮饷的,过也有资本,妈一个穷老太婆哪能跟人家比?你大舅是有福气的,你看对门住的那个老头儿就没有你大舅那样的福份,他儿媳妇那天还跟人说眼看着又到了按指纹的日子,人却说没就没了,人死了钱也没了,人家老公家让按指纹就是怕有的人死了还领钱呢,你说那么高的工资明年就领不上了也是怪可惜的。所以军儿他们保护的你大舅跟什么似的,再说人家军儿朋友多,办一次寿宴又能多收一笔礼金,你妈我又办的是个啥?还不是给我孩子们添麻烦吗?

    桔玉想想说,那就不过大的,咱们自己家里的人过一过。

    这样定下,宜荷忽然想起了老早的一桩心愿。这件心事还要从宜戎的那副绘着“八仙过海”图案的寿材说起。那寿材是宜戎过八十大寿时办下的。从选料到上漆,以及最后的纹饰都由他亲自把关,跟买房装修一样上心,如今就端端正正摆放在他正房的门道里。宜戎说棺木摆在那里让他放心,因为那是他未来的家。其实在身前看到自己最后的归宿又何尝不是宜荷的心愿?只是她眼下还不敢苛求能办一件寿材,退而求其次,既然决定过生日,她就想为自己置办一套老衣。

    那天荟玉一来,宜荷就从身上摸出一把钥匙神秘地说:妈让你看样东西,你看看怎么样?荟玉看着,那钥匙是铜的,小小的,旁边还配着一个小铜铃,小时候母亲每次掏出这把钥匙铜铃就叮叮当当地响,她知道母亲又要取什么重要物件了,如今大概也一样吧。榆木衣箱被打开,发出沉闷的嘎吱声,宜荷从箱子底部取出一个包得严严实实的包裹。

    打开的瞬间荟玉的心不由一颤,诧异地看向母亲。这些衣服上似乎天然地带有一股阴气,任凭什么人在带阴气的东西面前都要生出一种畏惧。妈,你早早地准备这些东西做什么?

    我是说,宜荷腼腆地笑笑,早点办下,省得等突然有个什么你们慌慌张张地——

    瞧你身体好好地乱说什么,不过——我倒是也听人说过,老人们备这些东西防老。

    宜荷一件一件地给女儿看,好像在展示自己的晚礼服。只见最上面是一双老式的圆口黑布鞋,鞋子下面是一件卡其色对襟织锦缎大棉袄,缎面是本色的“寿”字图案。再下面是一条束腿儿棉裤,然后是衬衣和衬裤。宜荷将鞋子拿在手里,说只有这双鞋子不是新做的,这还是你爸爸给我买的,一直放着舍不得穿,后来竟过时了,那时是35码的,现在脚大了,36码了,倒也能凑合着穿。怎么样?这些东西还行吧?那家寿衣店开了有些年了,门上没有牌子,就挂着几朵纸花,开店的是一对老夫妻,六十多岁,手却巧得很。哦,你说内衣?那个没有买,他们说不可以穿,怕对后世不好,到底为什么对后世不好我也不知道,人家说什么咱听什么就对了。

    荟玉心里还记挂着那双鞋,又说道,妈,我出去给你瞅双绣花鞋吧,这双也太过时了,你说想要什么花色的?宜荷听了嘿嘿一笑,说,年轻的时候都没有穿过,到了那边还穿那些花里胡哨的,我就穿你爸的这双吧。这样说着眼睛里却不由浮上来一层朦胧。

    农历三月,严冬大势已去,只在零星的冷空气来袭之际做出最后的顽抗,但不管怎样温暖的春日已势不可挡地到来。一个最富标志性的变化就是宜荷手上的冻疮已经愈合了,但因为伤口太深,在指肚上又留下了几道疤痕。这些冻疮像老朋友似的年年冬天造访春天遁形,而一冬天宜荷就用这布满血口子的手做饭、刷碗、烧火、洗衣。桔玉曾给她买过一副加绒的胶皮手套,却被她束之高阁了,她说一会儿烧火一会儿做饭地戴着不方便。总之,她是没有戴。她就光着手在冷水里洗菜,在加了各种调料的饺子馅儿里搅拌,以及在冬天的傍晚往炕洞里塞着各种引火之物。

    初六这天早上不到五点钟宜荷就睡不着了。前天她已准备好凉菜,要不是这样这一夜都别想睡了,不管大事小事有点事她就睡不着。叠好被子(如今只剩下她一个人她仍习惯在炕上放两床被褥),看看外面天尚漆黑,她从箱子里翻出一块绣着鸳鸯戏水图案的扇巾,这块扇巾还是樱玉未出嫁之前第一次学手时绣的,却是绣得栩栩如生,一点也看不出初学的痕迹。她一直没舍得用,现在她将被子压得平平展展盖好扇巾,看起来就有一点气氛了。

    上午九点钟,樱玉和桔玉已经来了。桔玉上午本来有两节课,她跟数学老师换好课又去超市买了一大堆东西便急急忙忙往过赶。樱玉却没有这么麻烦,她已经很久没有上班了。自从单位放假以来她就一直闲在家里。一进门,她们本来想着今天需要准备的东西很多,没想到宜荷早已剁好了饺子馅儿,连面也活好了饧在那里,樱玉便搬来案板放在炕上,两人脱了鞋准备上炕包饺子。

    宜荷说,嗯,你们包吧,我坐着歇会儿。她因为起得太早,又连续干了几个小时的活儿,这会儿坐着坐着就有些犯困。桔玉樱玉劝她上炕歇会儿,她说,不了,一会儿人都来了,睡着像个什么样子。她一只手攥着解下来的围裙,一手抓起搪瓷茶缸子咕咚咕咚喝下去半杯,刚要放下杯子院子里已响起了狗叫声。不过只一声便不叫了,宜荷知道这是自己人,她刚想站起来看看窗外是谁,桔玉早看见了,说是竹玉到了。

    竹玉进的门来,将手上提的两盒点心交给母亲便要洗手加入包饺子的行列,桔玉说包饺子有我们就行了,你还是去厨房当大师傅吧,你炒的菜最好吃,这差事非你莫属。竹玉听了咯咯一笑,当即放下饺子皮就要往厨房走。她边走宜荷在后面喊,竹玉,你先把粉皮泡上!嗯,知道了!妈,你就好好当你的老寿星吧!

    却说竹玉答应着进了厨房,这边三个人在屋子里缩缩脖子偷笑。桔玉说,拍拍马屁劲儿更大!说完她又对着母亲道,妈,你今天过生日,就好好坐着享受,厨房有我们几个就行了!

    宜荷听了刚要说什么,就听院子里桂玉的声音与狗蛋儿的几乎同时传来。倒不是狗蛋儿反应迟钝认不出个人,而是这时候狗蛋儿恰巧到大门口转了一圈儿(今天从早上起张冬青放开它就没再给它上套),迎面撞上桂玉时它可能被桂玉强大的气场给镇住了,一时糊涂才叫了起来,结果被桂玉给抢白了一通,叫什么叫?连自家人也不认识啦?笨蛋!我看你就是只笨狗!这还图你看门呢?桂玉像教训小学生一样,指着狗蛋儿一顿数落,把“笨蛋”两个字的音发得字正腔圆。竹玉在厨房里听见不禁给了桂玉一个大白眼儿,然后干笑了两声道,那是说明你来得多嘛!我们进门的时候狗蛋儿怎么就没叫?

    宜荷这时已经从屋子里迎了出来,见到桂玉一家连忙招呼他们进屋。自上次在栗星果婚礼上发生磕头钱事件后她还是第一次见这个女婿,她尽量掩饰着尴尬,表示已经将前事忘掉了,忽听到竹玉的话她怕桂玉多心急忙赶在桂玉开口之前说道,谁进来狗蛋儿都要叫一声的。没想到竹玉并不接这个茬儿,一边捞起锅里焯好的芹菜一边自我陶醉道,狗蛋儿开始是叫了一声,可那是因为没看见是我,待它看清立马就不叫了,还跑到我跟前伸个大懒腰撒娇呢!

    幸好这时桂玉一家都已经进去了,然而果如宜荷所料,桂玉虽然没有发作但满脸的不快,似乎好容易才抑止住丰腴的胸脯中逐渐涨潮的坏情绪。当她把手中的礼品摆放到箱子上一件一件向宜荷展示时先前的不快才逐渐消散,继而被骄傲所取代了。每回带来什么东西时她都爱这么展示一遍,似乎不这样她就不放心似的。要是某位星探发现她一定会认为她是个不可多得的广告人才,几句话就能将一件物品的优点最大程度地开掘出来。连她的丈夫此时也被妻子的孝心所感染,随着妻子的一个个特写镜头微笑着点着头。

    妈,你快看看吧这跟以前你吃过的绝对不一样,这个在咱这小县城里买不到,是楠楠从北京带回来的,你看看人家这包装,多高档!你可别叫外人吃!

    我哪里叫外人吃,都是我一个人吃哩!嗯,确实是好东西!宜荷说着仔细地端详一番。不容置疑,她的回答令桂玉满意,但说实话她其实根本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这——贵了吧?宜荷又说道。桂玉见母亲这样说,心里更开心了,刚刚自尊心所受的那点儿挫伤也瞬间得到了找补。可遗憾的是还没等桂玉将礼品全部展示完,宜荷已经跑到厨房里去了。失去了听众的桂玉显得有些兴味索然,不过也只是片刻的工夫,很快她便找到了新的受众,原来她发现了坐在炕上的桔玉和樱玉。桔玉,你看看,这果脯是楠楠从北京带回来的,北京果脯可有名了!楠楠一共才带回来两盒……桔玉听着,一边擀着饺子皮一边不住地点头,显出很认真的样子,这无形中鼓舞了桂玉。樱玉却是一言不发、眉头紧簇。不这这没关系,有桔玉一个听众就够了。现在桂玉展示完礼品,又开始说起了自己的掌上明珠影影,这两个女儿几乎是她全部的骄傲。影影完全继承了她的花容月貌,甚至比她更出众。在学校里人家都叫她“校花”,她自豪地说。不过后来她似乎又并不觉得这个词有多光彩,因此只说了一回便没再提起。比起女儿的长相她更愿意称道的是女儿的学习,接下来她所谈论的就是这个话题,不过当杨椿具体问她每一门考了多少时她又答非所问、不知所云。后来桔玉想起在一本书中读到的一句话正好能够诠释桂玉的这种心理,大意是人在缺什么的时候往往最爱炫耀什么。她明白了桂玉的心理反倒有些可怜起她来。

    桂玉的话题向来左右逢源、层出不穷,然而这个话题之后她还是停顿了一下,屋子里随即出现了片刻冷场,所有的人都感觉到了这一点,连她也不例外。这时她眼皮一低,忽然用手捉着面前的空茶杯来回推了两下,冒出一个承上启下句,现在的孩子们多好啊!想上学就能上,我们那会儿哪里能?只知道背着书包到地里干活儿!于是桂玉又开始讲起了她的童年。这对于屋子里的大人们是乏味的,因为他们早已听过无数次,但对于孩子们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桂玉的声情并茂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于是桂玉的兴致被提了起来,哈哈大笑着往太师椅背上一靠卖了个关子拉开帷幕。

    快到正午时桔玉樱玉已经将一盆面都包好,她们将炕上收拾干净,准备到厨房看看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此时其余的女婿、外孙也都差不多到齐了,只缺了荟玉一家。连狗蛋儿这时也挤到屋子里来,宜荷指着它道,狗蛋儿,你也爱热闹?你是跑进来凑热闹了?杨椿原本是和郁思萌聊着,不知怎么的竟和桂玉热火朝天地探讨起了擦地板的经验。关于用抹布好还是用拖布好的问题两个人争论不休。杨椿说用抹布擦比较干净,根本不用动笤帚,抹布在地板上过一遍就能把垃圾聚成一撮,而且抹布也容易清洗。桂玉却说还是拖布方便,一来省的猫腰,二来不用费手。争论了半天双方还是各持己见,既然谁都说服不了谁,这个话题也就暂时告一段落。

    脑子一闲,桂玉忽然想起了什么,警觉得看看腕上的手表,不过只这一眼她似乎又不相信似地回头看看连二柜上的座钟,终于惊讶出声,咱姐姐家的人这是怎么啦?怎么老让人等呀!

    栗罗平叫他们摆摊子呢,可能现在还没有向栗罗平请好假!桔玉说。

    那要我们等到什么时候?咱姐姐活得可真够窝囊的,连回娘家的权利也没有!可是我们早饭吃得早,良膑你饿了吧,早上只喝了一杯牛奶加鸡蛋,叫你再吃两块饼干你不吃!原本也是想着一到十二点就能吃饭,你看看这里又不是咱家不是你想什么时候吃就能什么时候吃,咱家冰箱里吃的多的是,这里让我到哪儿给你弄吃的?桂玉连珠炮似地说,越说越情切,越说越急躁。

    谁说我饿啦?然而徐良膑却并不领他的情,此时见一屋子的人看着他不由白了妻子一眼。

    正在这时,栗星茵一挑门帘进来了。刚才她低头快步穿过院子,路过厨房见到外婆都没有吭一声。宜荷本是早就等上她们的,见栗星茵进了屋子此时自然也一脚跟进来。然而进了屋里的栗星茵依旧一言不发。宜荷不由提起了小心,原本不错的心情也逐渐笼上了一层疑云,发生了什么事她有预感。然而她还未开口,桂玉便像逮到证据一般忽然冲到栗星茵面前,星茵,你怎么才来?我们可是早就都来了,你妈也是的,今天你外婆生日,她就不能把家里的事先放一放?你外婆生日重要还是别的事重要?咦?你妈呢?你爸爸也没有来吗?哎呀!他们可真是一对台柱子,老是唱的个压轴戏!

    栗星茵听了不由心中生出一些反感,她觉得桂玉简直是明知故问,这不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她家里什么情况她难道不知道?她不想理会又觉得这样做太没有礼貌因此只随意地答应了一声便又靠在炕边默不作声了。屋子里除了桂玉其余的人都安静下来,而她的对面宜荷一直不安地注视着她,有好几次她都欲言又止,过了一会儿宜荷见星茵依旧没有说话终于忍不住凑过来轻声问,他们——又闹啦!栗星茵一听眼泪险些冒出来,幸好她及时刹车,甩了甩头道,没有。她知道今天可是外婆的生日,说她们家的那些破事那该多叫人扫兴,这时她才意识到刚才自己的情绪不对,连忙收拾一下僵硬的脸色,可她毕竟不是一个能很好掩饰自己心情的人,在喝了一杯外婆递过来的水后就赶紧转身到厨房里去了,再迟一会她真的担心自己会哭出来。

    厨房里桔玉、樱玉、竹玉都在,再加上她显得更加拥挤,每次竹玉从桌子上拿调料时都要绕一下,星茵只得难为情地朝门边躲躲。门虽然开着厨房里仍囤积着大量的油烟,阳光射进来,光线中烟尘粒粒清晰可见,让人有些窒息。竹玉一边翻炒着锅里的蒜苔肉片一边捂着嘴巴咳嗽几声。这时听见星茵对桔玉说的话也顾不得呛人的油烟味,将手拿掉骂道,什么?他又打你妈啦?这个猪狗不如的畜生,剁了他的爪子!你妈也是不长记性,我告过她多少次了,她就是不听,非要哄哄哄,看看把他惯成什么啦!儿女也都这么大了,还是整天的鬼吵鳖闹,家属院里住着那么人,整天让人家看笑话,传到厂里去把我们的脸也丢尽了!这个畜生、畜生,我恨不得把他剁碎!竹玉越说越生气,越说越紊乱,铲子不由在锅里横冲直撞,发出阵阵刺耳的刮蹭声。

    哎!咱姐姐到了这个年纪还在挨打!这个丧心病魔!桔玉也一反平日里的平和几乎要咬牙切齿。

    樱玉开始还能做到不声不响,听着听着连她也按捺不住了,满脸愤懑地问,到底是因为什么?

    哪有什么理由?他的理由多得要命!你要想知道为什么就自己去讨教一下,只一回你就知道了!保管叫你哑口无言,当然了如果你反驳倒了他也照样没有好果子吃,他不允许别人有不同意见,只要不顺着他就翻脸,翻起脸来比翻书还快!桔玉的话让栗星茵的眼泪终于夺眶而出,她看着她们想着她可怜的母亲,她知道母亲也只有这几个亲人可以诉苦,她只不过是替母亲先说了,仿佛这样就能帮上她的母亲似的。可是忽然竹玉的话犹如一道闪电击得她一个激灵。哎呀!你们家里真是烦死啦!

    星茵最怕竹玉,因为她总是刚刚还如丽日春风,转眼就将人伤得体无完肤。她因此一开始就不想让她听见,她只想告诉桔玉一个人。

    这事不要叫你外婆知道听见没有?竹玉瞪起眼睛训斥星茵,不要让她知道跟上你们家生气!

    我知道。星茵小声说,她现在很想离开厨房了。我不想让外婆知道所以才跑到这里来。

    哎!你们家里的人每天可怎么生活?我们家里虽然穷但是不吵不闹,这样每天吵吵闹闹的谁能受得了呢?樱玉也有些不耐烦了。

    那你妈现在在哪里?桔玉还是更关切事情本身。

    我妈和我哥现在还在外面看着摊子呢,栗罗平骂了一顿赌气回家去了,他说是不让摆摊了,要是我妈胆敢再摆他一定饶不了他们——

    那不是正好!管他啦?要是我早给他扔下了,拿上个干活儿还威胁呢,这是什么德行!有本事到外面厉害去,老是拿自己的老婆孩子出气——快不要说了,我真是听不下去了,你妈自己犯贱怨不得叫人骑在身上!我就见不得这些歪歪曲曲的事!星茵还没有说完竹玉已经气得暴跳如雷,两只眼睛也如蜻蜓一般暴突了出来。

    你不知道栗罗平这个人,跟女人似的,桔玉却是不疾不徐,娓娓地说,他说的那些其实都是反话,你必须要像个心理学家一样揣摩他的心思,比如他说让把摊子收了那都是赌气,并不是真心,咱姐姐若真收了那势必会引发一场世纪大战,以后还会留下话柄,咱姐姐以前也是试过的,总之什么事情理都是站在他那一边。哎!要是一般的人也不会由着他,可他是摸死了咱姐姐的性格,知道她怕他所以才为所欲为,我看就是弗洛依德也不能搞清楚他究竟是个什么人!

    谁有那耐心研究他!我看一刀结果了他了事!竹玉这下是真火了,也不怕被人听见,大声嚷嚷道。现在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她用凉水冲冲手用力在地上甩两下。

    这时宜荷进来了,几个人立刻都住了嘴。宜荷用疑惑的目光扫视一圏,然后目光停在栗星茵的脸上,星茵,你妈怎么还没来?

    摆着摊子呢。桔玉抢先说。

    宜荷沉吟一声,眼睛里掠过一丝忧心,但她没有再问,那就准备开饭吧!她说。

    妈,还是先切蛋糕吧!桔玉说。大家听了也都纷纷赞同,便一起回到上房里去了。

    桌子上郁思萌早已摆好了一个大蛋糕,桔玉指着对星茵道,你去给你外婆点生日蜡烛吧!栗星茵毕竟孩子天性,一听立即高兴起来。没有哪个孩子不爱蛋糕的,马上惠奇、惠琳、句句也都围拢来,帮着星茵七手八脚地往蛋糕上插蜡烛。而后面桔玉好不容易才把母亲留住,没有让她又跑到厨房里。宜荷像个固执的孩子,说什么也不愿意凑热闹,好像今天的生日与她无关,倒像是给某个孩子过的。

    桔玉按着母亲坐下,宜荷无奈,只得配合星茵的吹蜡烛仪式。惠奇学着电视里的样子让奶奶许愿,宜荷有些做作但还是陪着孩子们一一做了。热闹是孩子们的拿手好戏,这种场合不用人教,他们自能营造出那种氛围。现在唱完了生日歌准备切蛋糕了,大人们都退到了圈子的外围看着他们热闹,唯有桂玉仍留在前面。宜荷也在这时趁机脱身而去,到院子里去了,她心时仍惦记着荟玉,想着这会儿兴许就来了。然而大门外依旧不见任何动静,宜荷在大门外观望了一会儿,过了差不多一刻钟,也就是宜荷从大门外又踱回院子里的工夫忽见桂玉呜呜哭着也跑到院子里来了。只见她坐在马扎上,低着头,鼻涕从鼻孔里溜出来,溜出了一条长线,磨磨唧唧地半天也着不了陆,吊在鼻子下方直痒痒,桂玉干脆一把擤去,狠狠地甩在地上。而粘在手指上的正不知该如何处置,宜荷从口袋里掏出一团卫生纸递过来。

    怎么了?宜荷原本应该更加惊讶的,但她并没有。桂玉见问,哭得更伤心了,简直要泣不成声。宜荷一听着了急,眼睛慌得瞟着宋大飞家的窗户,低声劝阻道,好了,好了,别让外人听见笑话。宜荷的提醒果然奏效,桂玉终于止住了哭声,接过那团卫生纸在脸上手上胡乱地抹了一通。

    原来,吹蜡烛仪式结束后,惠奇、惠琳、句句、哲哲等已等不及了,催促着姐姐星茵赶紧分蛋糕,星茵欣然受命,小心地将蛋糕切成一块块扇面。切完之后,她先挑出一块上面保留了寿桃的给外婆,接着又切了几块要给炕上坐着的大人,他们却一律摆手示意让孩子们先吃,星茵便转而去给弟妹们分了,总之她丝毫没有注意到有一个人的情绪起了变化。读者大概还能记起始终呆在孩子们中间的桂玉吧?应该说她呆在那里完全不是出于对孩子们的喜爱,从分蛋糕起到现在她其实一直隐忍着,可是眼看着蛋糕一点一点缺下去,她的心里也越来越着急,到后来就变成了对栗星茵的不满。尽管的她的两个女儿此时都已经分得了蛋糕她算是放了一半的心,可是栗星茵怎么可以无视她的存在,不顾她这个长辈呢?想着想着她心里的不快愈发升级,终于她逮到一个机会冲着栗星茵叫起来,哎呀!你这是怎么分的?怎么只顾你们?我们大人们不用吃啦?栗星茵正沉浸在与弟弟妹妹们分蛋糕的喜悦中完全没有觉察到旁边桂玉的情绪,现在冷不丁被她这么一说不由皱皱眉头,也不多说,指着桌子上的一堆刀叉说,那不是还有吗?你自己切吧!

    此时分到蛋糕的孩子们已经端着碟子到一边去了,圆桌旁空荡荡的,大约是栗星茵的态度激怒了她,又或者是她觉得怎么好意思自己拿着刀叉去切,总之桂玉是发了火,抓起那一堆刀叉便朝着蛋糕砸了下去,顿时,刀叉散落一地,有的就粘在蛋糕上。这下,屋子里所有的人都呆住了,全像木雕泥塑一般一动不动。而这集体的定格对于桂玉来说无异于更大的刺激,桂玉因这别样的静而再次情绪失控,她眼圈儿一红便从屋子里跑了出去。

    没有人会轻易否定自己,正如再丑的人也不会真的认为自己丑。人们都不愿意正视自己的问题,便总爱从别人身上找原因,认为遭遇的一切都是别人的错,连千古一帝的武则天也不例外,因此她找人出了一本《臣轨》的书来规诫臣子们应该怎么做,而不是出一本《帝轨》来规诫自己。桂玉此时的心理就是这样,她觉得自己今天受了莫大的委屈,而且隐隐地觉得家里所有的人(当然她自己家里的人除外)都向着星茵。

    很小的时候,当她还是一个小女孩时她就认定这个世界是为她而创造的,在解释周围为什么会有同她一样的许多人时她最后得出结论,他们也全是因为她的存在而存在,他们为她营造出了一个赖以生存的社会,因为她需要这个社会。其实许多人在童年时代都有过类似对生的困惑,也就是自我认知的困惑,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的人会逐渐意识到自我在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从而跳出那最初的藩篱,只有极少数的人还继续迷失在“我世界”的鸿蒙状态,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为前提,当屡屡受挫后又怨天尤人,以为全世界的人都在与他作对。桂玉越是感觉到别人对她的敌意就越是敏感,越是敏感就越是心理失衡。她清楚地感觉到姊妹们对她的排斥,母亲对她的疏远。母亲有时候告诉她荟玉或者桔玉给她送来了什么时她的心里就特别不舒服,觉得母亲是故意说给她听,明里暗里都在说她不如荟玉,于是她的自尊心不可避免地感受到伤害,尽管母亲有时也很顾忌她的感受,表面上对她们似乎一视同仁,但母亲越是这样她就越感到心虚。她有时也很想改变这种现状,想在母亲面前表现一下,可是当她发现“不管自己如何努力”大家都对她抱有成见时她便灰心了。她又把一切的原因都归咎到别人的不理解上。她想那就破罐子破摔吧,自己总归是不如别人,倒省得在母亲那里表现。母亲和承儒住在一起,贴给母亲的钱就是贴了承儒,自己挣的钱凭什么给他们花?来自丈夫那里的思想已经完全转化为她的。对于母亲养活弟弟一家徐良膑私下里不知议论过多少回,让一个靠低保维持生计的老太太支付家里的一应开销这些人可真是恬不知耻!谁愿意贴谁贴去,咱们可不做那泥头!古话说的好,先顾其里才能顾其外!她与丈夫的思想日渐统一,现在就有些嫉恨姊妹们了。

    宜荷将桂玉软言抚慰一番,又将自己的那块蛋糕给了她,哄着让她回屋里去了,这件事也到此为止。桌子上剩下的蛋糕没人再吃,桔玉便将它们收拾到一边准备上菜了。

    午饭和大年初二时一样,仍旧分作两桌吃,人员安排也照旧。不同的是今天承儒一家也在,两张桌子显得更挤了些,不过反倒气氛更加热烈。张冬青到吃饭的时候才回来,回来放下车子就忙着跑到从公公手里继承的几十盆花前瞅瞅这儿瞧瞧那儿,再给每盆花浇一遍水,直等到凉菜上桌,桔玉来请她时她才竟犹未尽地放下浇花的瓷缸上桌吃饭了。

    饭桌上菜品不多,也不讲什么花样,但都是实菜。开筵之前大家先举杯敬母亲一杯。在厨房里吃了一辈子饭的宜荷今天终于破例安安心心坐下来和儿女们吃一顿饭了。宜荷端着酒杯任由郁思萌斟满,未饮先醉地说,年轻的时候你爸喝酒时常让我抿一口,开始除了辣我也喝不出别的,后来喝出来了,你爸也去了,自从他走了我就没再沾过,今天你们来给妈过生日,妈高兴!说着端起酒杯在杯边细细地抿一小口。众人笑着也都喝起,有的饮尽,有的沾唇。

    放下酒杯大家都吃得十分尽兴,只有宜荷坐在这里好像不是为了吃饭而是为了照顾大家,她不时偏着脑袋询问大家,这道菜怎么样?那道汤浓不浓?这饺子馅儿怎么样?

    香!香!众人都交口称赞,吃得满嘴流油。宜荷也满意地笑了。

    过了一会儿,宜荷见菜吃得差不多了,便要起身为众人舀卤,一边盛一边再次一一询问众人,快,尝一口,怎么样?咸淡如何?味道如何?她那样子与其说是一位资深的厨师不如说更像一位艺术家,不时征求着大家对她作品的意见。这一道卤是每次聚餐所必不可少的,宜荷做了五十多年的卤,那一锅卤里积淀着她五十多年的经验和功底。

    不要捞!孩子们,喝卤是不能捞的,要连汤带水一起吃,你看你捞了稠的剩下这稀汤寡水的怎么喝呀?这时宜荷又走到孩子们的那桌,因看到他们破坏了一道美味的卤汤而不无惋惜,她想要让他们喝出最正宗的卤汤的味道,直到看着孩子们喝完宜荷才又回到大人们这边坐下来。

    酒过三巡,还没等菜全部上齐郁思萌便已不再下箸。他把筷子搁在面前的盘子上,仿佛船只泊位一样。宜荷看见劝他再吃,桔玉说他在家里也是这样,饮食定量,绝不多吃。而他旁边的杨椿也会不时地放下筷子,不过那是礼节性的,过一会还会举起来。挨杨椿坐着的赵黎河就不同了,他放筷子的动作过频,犹如一个尿频尿急的人显出一副卑怯的病态。整个晚上的时间张冬青回到屋子里一直在丈夫和两个孩子面前学着赵黎河白天的样子,一边学一边点评说那就是一副典型的穷酸相,瞧瞧他那样儿,拿着筷子简直像握着一支铅笔,他们家为什么穷?症结就在这里。安承儒听了却不以为然,说,咱们不那样不也照样穷?张冬青见丈夫替外人说话不由狠狠瞪了他一眼,这都是后话。再说白天在饭桌上,张冬青可能是太过于关注赵黎河,竟没有注意到她斜对面的徐良膑自始至终都没有放过筷子,也或许以她的观察力是注意到了,只是觉得赵黎河的落魄更耐人寻味。一个人太过于黯淡,貌若无盐,也会从周围的环境中凸显出来。其实张冬青的鄙夷樱玉和赵黎河早就心知肚明。有一次,樱玉送来了一些肉骨头给狗蛋儿,张冬青看见不咸不淡地说,你们家还吃猪蹄呢?樱玉没有解释,张冬青的潜台词她清楚得很。这件事后赵黎河生气极了,早年过惯了豪放生活的他如今的困窘已够让他受的了,现在吃一只猪蹄居然也被人说三道四,他怎么能受得了?他气得嘴唇发抖,结结巴巴地对着妻子嚷,张冬青这x人简直是莫名其妙!以后你再不要做这些出力不讨好的事了,人家领你的情吗?瞧她那阴阳怪气的样儿,咱们家吃什么关她什么事?可是有一次,连岳母大人也约他谈话,话虽不多,却字字很重。他不怕老婆,在老婆面前他早已成了老油条、滚刀肉,但对岳母尚畏惧三分。他强打精神答应岳母他会努力,可是连他自己也不相信自己的努力会有用。他像一个守株待兔的人,一直渴望机遇的出现而机遇却始终与他无缘,现在他连命运都懒得抱怨了。这次来给岳母过生日,他是强撑着面子来的,他不想见到张冬青刀子一样的锐利眼神也害怕岳母的再一次盘问,他都不知道该如何撒谎了。他和樱玉商量着由他给岳母一百块钱,似乎是要证明给岳母看他的决心和行动。不过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说出这钱是从樱玉那儿拿的。果然,当他把钱展开煞有介事地交给岳母时,宜荷用疑惑的目光问他找到了什么工作,他做了个很随便的动作,以极其轻松的口吻说,我挣的!宜荷没有再追问,她高兴地将钱收下,只要女婿赚到钱就好,钱就是希望。

    这一情节是午饭后不久发生的。可是世间的事就是这么巧,正在这时又发生了一件让赵黎河怎么也意想不到的事,以至于后来每次想起都令他久久地愤愤不平。

    安承儒的女儿安惠琳这时从外面一挑门帘着急蛮慌地进来,也顾不得与谁打招呼,直奔奶奶而来,奶奶,我妈去哪儿啦?哎呀!我们学校要收资料费呢,下午就让交,现在已经快两点了,我还急着上学呢!

    你妈不在吗?我不知道呀?她来她走从不告我,那你怎么刚才不问她要呢?

    谁知道她这会儿就不在了!你还不知道我妈那人,我早问她要她也不会给我呀!

    那你爸呢?

    我爸没钱!

    又是要什么资料费?这学校是天天要钱!

    期末模拟试卷。

    要多少?

    九十六。

    九十六?怎么这么多?哎!喏,这是你六姑父刚刚给我的,那你先拿上吧!宜荷说着从裤兜里掏出还未装热的钞票交给孙女。安惠琳接过钱迅急地跑出去上学去了。

    赵黎河在一边瞧着,努力让自己装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但是失意、潦倒以及羞愤还是从他的灵魂深处透析出来,只不过没有人注意到他罢了。他就这样让自己憋了一下午,直到回家才将那不满一下子发泄出来,我看这就是张冬青设的圈套,她知道今天你妈过生日有人会给钱,故意让她的女儿过来要,她不是看不起人吗?不是看不起我们吗?怎么能要我们的钱?那一百块钱是孝敬老人的,可不是给她的!还有我看她那个女儿也和她一个样,不把我们放在眼里,进门也没跟我打声招呼就好意思拿我的钱!还有你妈,怎么能当着我的面把我刚给了她的钱给她的孙子呢?她是看不起我们,还是看不起这一百块钱?当然,我也不是那小气的人,以前和朋友弟兄们在一起时也不把这点钱当回事——

    少说你的那些朋友弟兄!樱玉听着丈夫的抱怨原本也和他一样情绪低落,可现在一听他说朋友弟兄这几个字立即反感地大喝一声。

    哎呀!你不要感情用事——我是说以前,我是说——做人要讲究个“义”,按理说侄女急用钱我这当姑父的也该解囊相助,以前我混得好的时候外人都会帮,更不要说自己家里的人,那句句和哲哲哪年过年我不给他们零花钱?还有栗星果结婚的时候我不是一下子找来那么多车?问题是张冬青这种人不知道领情反而还在背后捅刀子,我一眼就看得出来!赵黎河一激动说话又断断续续起来。

    再说宜荷对赵黎河的委屈当时没有想到,过后也没有多想,她觉得这完全是顺理成章的事,给了孙女就是给了儿子,与儿子怎么能分彼此呢?这一天过生日她一共收到五百块钱,加上给了孙女的就是六百,外加一堆的吃吃喝喝。等到人去室空只留宜荷一个人时,她对着墙上安怡民的素照絮絮叨叨起来,你呀走得太早了!什么好吃的也没吃着就走了!你要活到现在也该吃吃咱孩子们给我买的这些。哎,没福气呀!你要是有灵就出来吃点吧,说吧想吃啥?她剥开一块山楂糕对着相片点点头,喏,给你!一阵沉默,她只好无奈地放进自己嘴里。接着她又拿起一小块点心,停了片刻也默默地吃了。

    她现在正对着的这面墙上除了这张照片还挂着许多五边形的木制相框,搬家时她吩咐儿子仍像从前那样布置,一点儿都不要变。此刻她目光扫过又开始端详起了这些老照片。她摩挲着一张自己年轻时的照片,头上的那只蝴蝶发卡已经找不到了,许多东西都已经丢掉,唯有记忆是鲜活的。另一张照片中安怡民侍立于母亲一侧,他母亲则端坐于一把太师椅上。安怡民那时还是个美少年,就是他们相识的那个年代。记忆的帷幕层层拉开,她逐渐眼神迷离起来,你真的永远消失了吗?我是从那个年代走来的吗?她和丈夫两个人的照片几乎没有,不过与孩子们在一起的倒是不少,这张与三个孩子拍的是他们的第一张全家福。一看到这张照片她就记起了当时所有的细节。那时安怡民怀里抱着承儒,荟玉和桂玉则站在她这一边,照相的师傅递给荟玉一个拨浪鼓,桂玉不依,要夺姐姐的,安怡民便哄她到自己那边去了。安怡民一生最疼的就是儿子,如今她正用生命好好地守护着他呢!飘天文学_www.piaotian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