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玄幻小说 > 大时代的梦 > 工匠大师 第五十三章 湖笔(4)
    台阶上满是青苔的痕迹,一棵矮小的菩提树侧身迎人。于是,我就坐在台阶上,树荫下,倾听者寺院里偶尔传来的木鱼的敲击声,沉浸在关于湖笔的遐想之中。那种感觉实在是令人难忘。

    善琏人世代口耳相传,是秦始皇麾下大将蒙恬驻足善琏时,将山兔毛纳入竹管,从而发明了毛笔。

    这个传说中,唯一可以被确信的善琏历史地标,是被指为蒙恬落脚处的永欣寺。

    然而它真正的主角,是王羲之的七世孙、隋代书法大家智永禅师,其“常居永欣寺阁上临书……凡三十年于阁上临得《真草千文》。”清同治《湖州府志》则说,“盖自智永僧结庵连溪往来永欣寺,笔工即萃于此。”

    善琏湖笔的兴盛,亦非智永一人之功。自晋至宋,湖州先后迎来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苏轼这样的书道大家治郡,宋末又有安徽宣城笔工躲避战乱,大批涌入未遭兵灾的江南湖州,带来了精妙的宣笔技艺。而此前,天下皆知有宣州笔,而不知湖州亦有笔。

    冯应科所制妙笔,令赵孟頫可握笔终日、日书万字而不败。于是笔也随着主人的盛名而誉满天下。赵孟頫、冯应科及其身后,湖州制笔能工迭出,沈日新、温生、杨显均、陆颖……

    他们制作的湖笔,以羊毫笔闻名于世,号称“笔颖之冠”。湖州笔道馆馆长王锋说,羊毫是“越用越好用。”,又秉性柔软,很契合湖州“性敏柔慧、厚于滋味”的民风。

    从此,以善琏为源头,一枝枝湖笔从简陋的家庭作坊源源不断流出,自镇西的码头去往南浔、苏杭、上海,从而流布天下,而善琏也渐从村庄发展成了集镇。

    善琏湖笔技艺同样如此,数百年来始终循着严格、封闭的师徒授受体系传承,完整的拜师学艺程序中,学徒要由保人领着去拜师。保人的作用在于,防止徒弟把手艺学到手就跑了。

    此外,直到民国时代,湖笔手艺还是只传本地人。善琏笔工行规,若将手艺传给外人,需在镇上蒙公祠里的蒙恬像前谢罪,并罚请一台戏。

    封闭的秘传体系,确实保证了数百年来湖笔独步天下,而笔工们也在这样的氛围中世代安于单调寂寞,同时专注于高水准的手艺。

    笔工不仅单调,而且辛苦。由于长年保持不动,他们普遍有腰伤和胃病。像杨英、内娜这样的水盆笔工,因双手长期泡在水中,大多有冻疮和风湿病。到夏天,手指根处的溃烂还会一直蔓延到手掌。

    此后,湖笔价格的涨幅,远远小于原料和人工价格的涨幅,这20年几乎就是湖笔利润逐渐压缩的过程。作为唯一能控制的成本,一线笔工的相对收入持续下跌。如今善琏湖笔厂工人的月工资,大约是1000元左右。

    目前,善琏每年生产约1000万枝湖笔,占据大约20%市场份额。已经离开湖笔厂自谋出路、成了镇上海华笔庄老板的兆根说,仅就市场占有量而论,就像当年取代宣笔一样,湖笔已被江西文港毛笔所代替。那里有着更为低廉的工价、更务实的市场意识。

    江西笔是在羊毫中加入了猪鬃、马毛、尼龙,笔头弹性较好。但在兆根看来,借助外力增加笔头弹性的做法,主要是迎合了一些速成书法家的需要。“初学者其实不能凭借毫力,应学会用指、腕、肘的力量。”

    然而,面对着江西笔产销两旺的好势头,善琏的应对,不是像江西人那样,建立专业营销队伍全力开发市场,而是被动地追随江西笔,如有人也开始在羊毫中加入硬毫。

    事实确是如此,湖笔的许多古技法现在都已慢慢失传,如极富特色的“宿羊毫”,“宿”就是让羊毛日晒露宿,自然脱脂,这样的笔毫流水平均顺利,墨随笔走,笔到墨到。

    不然,运笔时就要等墨流下,否则墨色会突然干掉。这个过程本要三年,但现在通过化学品浸泡,仅需十天半月即能完成。

    躁动没有改变行业困境。现实是,善琏笔工收入微薄,几乎不能维持温饱,兼之工作方式艰苦单调,根本无法吸引新生代善琏人,如今善琏全镇40岁以下的笔工,还不到10人。

    善琏湖笔厂一度曾有员工有500多人,后来陆续退休或是离厂自谋出路,到现在只剩70多人了。最后一批工人进厂,也已是十几年前的事。

    现在的车间里,放眼望去几乎都是白发渐生、戴老花镜的临退休一族。他们平常聊得最多的话题是“你还有几年?”。

    镇上的年轻人则被周边城市抽离,即便有少量“留守”的,也投奔收入高一些的毛纺厂、头巾厂了。资深刻字师傅翁昌,唯一的女儿在湖州王一品笔店做销售员。“没学什么技术,但工资却比我们夫妻都要高。”

    沈华的两个孙子,则是一在上海,一在善琏某染坊场。“我不渴望下一代继续做笔了,但想到技艺失传,心里总还是觉得愧对祖先”,沈锦华很无奈。

    自古为文房四宝之首,发源于湖州市善琏镇,古镇制笔的历史可以上溯到2000多年前。

    善琏出名笔,在古籍中多有记载。撰写于明孝宗弘治年间的《弘治湖州府志》载有:“湖州出笔,工遍海内,制笔者皆湖人,其地名善琏村。村有含山,山颠浮屠,其卓如笔。”

    在这里,人们将蒙恬奉为笔祖。据说,在毛笔制作工艺方面,战国时用兔毛,笔头扎在笔杆外面。

    自秦代后,笔毛开始纳入竹管内,在制笔的材料上亦作了改进,在用兔毛的同时,大量地采用了鹿毛和羊毛两种硬度不同的毛制作笔头,使之刚柔相济,便于书写。据传这种改进就是蒙恬首创的。

    湖笔的笔杆主要取浙西天目山北麓灵峰山下的鸡毛竹,它节稀杆直,竹内空隙较小,是制作笔杆的理想原料。

    鸡颖类

    俗称鸡毛笔,以鸡毛为原料,经湖笔传统工艺流程的一种特殊操作而成。这也是湖笔产品中的一个独特品种,它的制作方法很原始,然而能操作这种工艺流程的技工已为数不多了。鸡颖笔因其性能特软,笔锋一着墨,像一个吸足墨水的棉花球,因此没有深厚的书写功力和经验是很难使用的。然而用它书写的作品,能体现苍劲有力,婀娜多姿的魅力。由于曲高和寡,使用者甚少,市场上难觅其踪。

    紫毫类

    紫毫是山兔毛毫三种主料中最稀贵的一种做笔原料。紫毫笔是湖笔兼毫大类的一个旁支,它归属于兼毫,亦有很多的规格和品种。此毫色泽乌黑光毫,其长短和含量直接影响笔的价值。富有弹性的,锋嫩耐磨。以书写中小楷为主。一般兼毫笔,只能开锋三分之一,唯有紫毫笔,能全开其锋,具有吸墨量多,书写长的特点。

    胎毛笔

    胎毛经消毒、脱脂、防腐处理,可历经千年不腐、不蛀、不烂。胎毛笔要经过水盆、结头、车斗、择笔、刻字等大流程和一百多道中小过程完成,不仅造型美观而且易于书写,真正做到落纸如云,挥毫如意。

    羊毫笔

    性能柔和、挥洒如意、宜写正、草、隶、篆、行各种书法及泼墨山水,写意花卉。

    兼毫笔

    刚柔相济、得心应手,适用写中小楷书、工笔、人物画像、修饰照相、工业制版等。

    狼毫笔

    劲健有力、宜书宜画,适用于泼墨山水、写意花卉,亦可写各体书法。

    以水盆工序为例,羊毫是抖、联、挑、合、圆,狼毫却是“拔、中、索、做、起”。

    兔毫的选料在兼毫水盆中进行,但是拣毫要一根一根挑,按色泽、性质、软硬等不同,精分成紫毫、白毫、花毫,一枝笔头中,不允许混有一根杂毛。

    笔头原料的选择同样严格而细腻,这是“湖笔三义”之“纯”。所谓“笔之所贵在于毫”,善琏湖笔以羊毫笔名动天下,而其所需的羊毛原料,对产地、采集季节及部位都有严格要求。

    山羊毛采集地只限太湖流域,最北到江苏南通一带。因为这些区域的山羊春吃草、冬嚼桑,其羊毛因此含蛋白质多,又嫩又细,这样才能产出“黑子”。而北方太冷,山羊毛太软,没有锋。

    在同一只山羊身上,又只有山羊的颈、腋下那些不易磨损的毛,才能用来制笔。

    如此一来,一只羊身上大概只能出产4两笔料,这其中带“黑子”的顶多只有一两六钱。

    至于“七紫三羊”所用的紫毫,则“价如金贵”,只能用野兔背脊上那一小撮弹力特佳的毛,每千只山兔仅能出产紫毫一两上下。

    匠人以至为繁复的手法,操控至为简易的工具,制作出了看似简单无奇、实则处处精妙无匹的湖笔,正是人工至于究极而为天工,大简若繁,大繁实简。飘天文学_www.piaotian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