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玄幻小说 > 大时代的梦 > 工匠大师 第五十四章 古法造纸(1)
    蓝桉逛商场的时候,看到有一家手工作坊,顾客可以在里面自己动手,做diy的手工纸。

    店门前贴着一张大大的海报,上面写着“走进趣味古法造纸世界,制作第一张属于自己的花草纸”,便想进店一试。

    古老而神秘的中国历史灿烂悠久,数千年的沉淀,都被一张张纸永远保存下来。

    一张纸,包容了大千世界。

    一种文化,蕴含了数千春秋。

    用生鲜的花草,传承生命的感动。

    蓝桉想制作一张属于自己的花草纸,将春草夏花放在纸浆中,用非常简易的工具,花草与纸融合为一。

    散着草香,描绘出一幅别样的画意。

    手工制作不仅追求结果,最重要的是体验过程和与你一起创作的人。

    这些美丽的花草以最美的形态凝固在纸张里,保留一份独有的心情……

    手工花草纸不仅有纸的妙,也融合了花的美。同时承载着每一个造纸匠的个性。

    傣族、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是云南省临沧市、香格里拉县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元代,造纸术传入丽江。明代,大量的汉族工匠和艺人进入丽江而融入纳西族中,同时,西藏的造纸方法被带到了丽江。

    从元时传到丽江的汉人的造纸术即抄纸法在此后与西藏的浇纸法在丽江纳西族地区融合,形成了傣族、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

    云南省有着十分悠久的纸张使用和制造历史。据史料记载,纸传入云南的历史最迟可追溯到三国时代,但对云南手工造纸术的记载较晚。

    元代,丽江地区已有造纸业,但未有对东巴纸的记录。

    明代以后关于云南造纸的史籍记载较多,明代中叶傣族地区就已有造纸业,当时傣族称纸为“缅纸”。

    清代时少数民族地区手工造纸得到发展,从四川、湖广等地来的工匠带来了造纸技术。

    清代有关云南造纸的记载最多,那时候云南省造纸业非常发达,手工纸成为了宫廷贡纸甚至还出口至越南等地,足见云南地区造纸技术的成熟。

    傣族手工纸似乎粗糙不光滑,但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它不仅柔韧性强,无毒、透气、吸水、耐磨、耐用、不易破损,时时散发着一股淡淡的特殊木香味,而且保存时间长,可达数十年甚至上百年。

    东巴纸色白质厚,不易遭虫蛀,可长期保存用它书写的东巴经典据有五千多卷之多。除此之外,纳西族的手工造纸还融入了一些中原造纸的方法。

    云南临沧等地傣族自古以来就爱竹,擅长用竹。竹是造纸的上好材料,选用嫩老适度的幼嫩新竹,纤维适中,既利于成纸,又不至于使造出的纸太粗糙。因此一般都在清明以后,谷雨、小满节气这段时间备料。

    造出纸浆后,抄纸,此时采用二道水,使纸张的纤维形成经纬。

    迪庆香格里拉的纳西族手工造纸采用的原料是产自当地的植物原料“阿当达“,一种瑞香科的丽江荛花。

    其造纸过程由采集原料、晒干、浸泡、蒸煮、洗涤、春料、再春料、浇纸、贴纸、晒纸等工序组成。主要工具有纸帘、木框、晒纸木板、木白等。

    首先是采集原料,要选择粗壮、表皮光滑、叉较少的灌木,每棵取约50厘米长的一段。

    砍好之后,必须趁鲜剥皮。剥下树皮后,刮去黑色外皮,只留白色内皮。

    白色树皮要放在院子里自然晒干,然后用水浸泡,边泡还要边剔除残留的黑皮和杂皮,直到泡软为止。

    接着是蒸煮树皮,蒸煮过程中必须加入草木灰,以减轻原料的毒性并增加原料的色度。蒸煮十几个小时,然后捞出拿到河边漂洗,并将皮料捏成拳头大小的团状。

    洗净的皮料放在平整的石板上,用木槌反复捶打,直到打成纤维状,入水完全散开为止。

    接着是抬纸浆,就是把装着纸帘的纸帘框放入盛水过半的木槽,在溢满清水的纸帘上倒入适量的纸浆,用手轻轻搅拌、拍打,使纸浆纤维均匀分布,平稳抬出。

    然后轻轻将湿纸帘翻扣在晒纸板上,小心取下纸帘,将晒纸板拿到太阳下晒。待纸晒到半干时,用压纸棒在纸上反复用力擀压,直到压得纸面平整,显不出帘纹为止。

    晒干后,用手轻轻一揭,一张张长短、宽窄统一的东巴纸就造成了。

    傣族、纳西族东巴造纸工艺的活动纸帘较为特殊,晒纸过程明显受到浇纸法的影响,又有抄纸法的痕迹,是中国造纸术与印度次大陆造纸法兼容并蓄的结晶。

    傣族、纳西族东巴造纸工艺为弘扬东巴文化作出了卓着贡献,从工艺史角度来看,它又是研究中国手工造纸的难得实例。

    傣族、纳西族东巴造纸工艺是研究中国、东南亚乃至印巴次大陆古代传统造纸术发展活的样本,对复原中国早期的造纸技术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纳西族造纸技艺有传子不传女的传统,一向以家庭作坊进行生产且不外传,故在现代商业社会的挤压下随时都有消亡的可能,急需抢救和保护。

    纳西随着对傣族、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文化研究的深入,人们已经认识到了该项传统民间技艺对我国造纸文化的重要性。

    手造的楮皮纸,不及机械纸平滑光洁,但笔触墨染与这些草屑杂质相遇处,便有了各自不同的变化。生活正如这张楮皮纸,纵使当中掺杂瑕疵,却正因有这些不一样,才变得精彩。

    古代的人们惊异地发现,破竹帘和树枝上聚集的东西经过太阳晒干后揭下来,竟然成为可以使用的纸。

    后来蔡伦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加以改造而成的纸张,就是现代纸的渊源。

    北张村人至今仍在沿用的就是蔡伦发明的用植物纤维为原料的造纸法。

    生产楮皮纸工序非常复杂,除了洗瓤、踏碓等工序,制作楮皮纸还要经过制浆、抄纸、除水、晒纸、揭纸等诸多工序,出一张成品下来有18道大工序,又细化成72道小工序。

    张逢学14岁的时候就已经掌握了造纸的全部技艺,当初因为没钱上学而被迫学习的谋生手艺,一晃就这样做了大半辈子,最后成了唯一一个能完整熟练掌握古法楮皮纸抄造技艺的老艺人。

    陕西古老的民谣唱道:“有女甭嫁北张村,半夜起来站墙根。”

    据说这是造纸的最后一道工序晒纸。而民谣中所唱的北张村,手工造纸是他们耐以生存的谋生活儿。楮皮纸抄造技艺传承人张逢学,就在这里头坚守了大半辈子,如今已76高龄。

    “村里掌握制纸技艺的老艺人相继过世,而年轻人因辛苦且不赚钱又不愿意再继承这门手艺。但我实在不愿看到这门老手艺就这样断了。”

    老人说这话的时候回头看站在水池边拿着飞杆在水中来回搅动制浆的儿子。“他现在还没有掌握制浆的手艺,这不是两三年能学会的。要付出很多时间,耗费很大的精力,毕竟还要养家糊口啊。”

    张逢学一直盯着晾在纸床上的湿纸,没再说话。手指反复来回摩挲自己的掌心,上面有一层厚厚的茧。

    历史悠久的楮皮纸,曾是多少文人墨客的心头好,如今很多我们所见的高级书画,也大多都是附于楮皮纸上,只是大家都着眼于色彩图画上,鲜有人再去考究这图画之下的一纸匠心了。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虽然如今的造纸术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但那种古法造纸术依然在民间流传。

    这些复杂难学的古法造纸技艺传承,抢救、保护古法造纸技艺的重任在肩,很希望我们年轻一辈将这种白棉纸制作技...

    当天下午,格子非遗让小主播们化身为“蔡伦”的小徒弟,学习了传统手工技艺——古法造纸术。在这场活动中。

    而让袁恒通担忧的是,从事古法造纸太苦,年轻人不愿意学,如今也只能是以家庭成员作为骨干。飘天文学_www.piaotiange.com